云南泸西:探寻产业融合 促进村民增收

云南泸西:探寻产业融合 促进村民增收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1-22 14: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腊月里,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山黑村委会德村,放眼望去,高低相连的山地上,一片片绿意葱翠的小麦、油菜、白菜、豌豆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收获在望。

“今年我种了10亩地白菜,按照当前市场价格,预计收入在2万元左右。”谈及种植白菜的收成,村民戴永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戴永林采摘白菜。杨永兴 摄

近年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依托当地生态优势,指导当地烟农合作社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在德村因地制宜整合分散耕地和闲置土地,探索出土地流转新模式。

去年以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通过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等措施,推广“烟经”轮作模式,引导当地农户种植绿肥4800多亩,豌豆、韭菜等特色产业3.52万亩,助农净增收8800万余元。

与此同时,持续推进4.6万亩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核心区建设,帮助当地农户建设72座新能源烤房,协助回收旧地膜300多吨,促进农户增收200万元,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也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乡亲们正在采收豌豆。杨永兴 摄

“以前到了冬天,乡亲们的土地都是以种植小麦为主,产量较低不说,还会影响到下一茬种烤烟的节令,去年利用烟后剩余的土壤肥力,种植豌豆角、韭菜和白菜等蔬菜,不仅投资小,收成也比较好。”戴永林介绍。

如今,山黑村委会德村村民种植豌豆和白菜220多亩,收成好的时候,每亩毛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年产值高达11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挖掘冬季农产业种植布局潜力,持续做优做精冬季农产业开发,在不断夯实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走订单化生产模式,助力村民增收。”山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光恒说道。(杨永兴、段伟)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