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四个文化”脉络里的赤水自信

镌刻在“四个文化”脉络里的赤水自信

2023-12-01 18: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贵州西北部,有城名赤水。

赤水河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位于赤水河中下游的赤水市,与四川南部三县交界,江连巴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地域文化。

近百处红色遗迹串珠成链,革命记忆薪火赓续,红色文化从这里探寻;号子声声犹在耳畔,满眼货船争泊岸,河运文化壮大繁荣;赤水旅游不离竹,亿年桫椤伴千瀑,生态文化举世闻名;人踏楠竹水上漂,缕缕醋香千年来,非遗文化得以传承至今。

物换星移,“四个文化”相互交织又各美其美,文化碰撞不断激发出赤水人血脉中的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正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以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之美、闯劲十足的特色产业之美、花开千树的创新发展之美,诠释出历史作底、文化为魂、自信为要的赤水经验,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赤水实践新篇章注入能量。

红色文化枝繁叶茂 河运文化泛起鲜活色彩

历史长河里 “蹚”出赤水自信——

想要读懂赤水,红色文化是最引人入胜的章节。

初冬,烟雨朦胧中的大同古镇有些水墨韵味,顺着石板小径前行,联排的青瓦檐下,一栋上百年的老房子前,熙熙攘攘的游客驻足此处,拍照留念,追溯往昔。

微信图片_20231201123935.jpg

“1927年冬天,中共党员梁业广受中共川南特委派遣,在赤水、合江一带传播马列主义,开展地方党组织的筹建工作,这是党组织最早到贵州省创建地方组织……”随着讲解员的深入解说,贵州省最早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的故事一次次被人熟知。

全省党组织的红色篇章由此开启,风雷激荡。

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再次赋予了赤水深厚的红色底蕴。当时,“四渡赤水”中除三渡的茅台渡口外,其一渡、二渡、四渡的元厚、土城、二郎滩、淋滩、九溪口等主要渡口都在赤水境内,著名的元厚夜袭战、黄陂洞战斗、复兴场战斗、青杠坡战斗都发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

今明两年,赤水四渡赤水数字体验馆、四渡赤水纪念园等场所将陆续建成、对外开放,赤水的红色文化将以更加全面、生动的方式呈现。

红色文化-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_副本.jpg

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奔腾的赤水河见证,斑驳的渡口石碑见证,坚守使命的码头见证,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赤水人的血脉之中。历史长河里“蹚”出来的赤水自信已化作奋进力量,开启了赤水发展的新征程。

赤水河通江达海,在古代就是铜铅运京、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赤水因赤水河而得名,也是盐运的主渠道。

明代盐运的崛起,清代盐运的兴盛,经营盐业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急剧增加并开始在这里定居休养生息,繁忙的河运,兴起了复兴、大同、丙安等古镇,繁荣了葫市、元厚、陛诏等码头,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文化的繁荣。

穿越历史的沧桑,河运繁华都成了斑驳的历史,透过河岸遗留的码头依稀还能看见车水马龙的往昔。

河运文化-赤水河景(贵州省水利厅供图)_副本.jpg

赤水河景 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这里曾经是一个以盐运为中心的大商贸网络,沿着赤水河流域这条运输路线,黔北地区的矿产和土特产品等掺合在盐运商贸网络中,源源不断地输入长江并转运到全国各地。”鲢鱼溪码头上,贵州省汽车轮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细数着赤水河流的辉煌

“赤天化也因赤水河而繁荣,不到一秒钟就有一袋化肥运送到船上,运往全国各地。”黄勇坦言,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繁荣景象如今是见不到了,鲢鱼溪码头年吞吐量达70多万吨的“高峰期”也成为“过去式”,这个曾经贵州省最大的货运码头尽管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寥寥几艘货轮依然坚守,翘首以盼见证新时代的发展。

生态文化换来金山银山 非遗文化珍藏历史精华

特色产业里 “闯”出赤水自信——

224万亩森林绿意盎然,352条溪流蜿蜒流淌,4000余挂瀑布袅娜多姿,这里还是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的生态文化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了先决条件。

生态文化-佛光岩(刘晓武)_副本.jpg

佛光岩 刘晓武 摄

每年初夏,接踵而至的游客都会慕名前往旺隆镇红岩石斛科普示范园欣赏“石头开花”的奇观。可谁又曾想,27年前这里只是怪石嶙峋的荒坡。

从1996年起,赤水市委市政府将金钗石斛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组织动员群众大力发展金钗石斛。党的十八大以来,赤水市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理念,采取“公司 专业合作社 农户”等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石草”生态修复工程,10万亩金钗石斛为荒坡披上“绿衣”,在石头缝里找到生机。

微信图片_20231201131745.jpg

赤水石斛花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摄

智慧的赤水人还在石斛独特的种植方式中,挖掘出了“钉钉子、脚踏实地、自力更生”的石斛精神。这份精神的引领下,全国最大的金钗石斛生产基地应运而生,11家企业落户赤水,15个石斛系列40余个产品走向市场,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带动全市1.5万户5万余人增收,其中1.6万人通过发展金钗石斛脱贫,赤水成为了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

石斛“出圈”的背后,是从特色产业里“闯”出来的赤水自信,且并不是独一份。这些年来,赤水将丰富的竹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就了竹产业的完美逆袭。

生态文化-竹海_副本.jpg

竹海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欢迎来到竹的世界!”在竹文化博物馆里,原竹构成的“圣朵”,以其独特的造型节奏、韵律、构成形式,展现了以竹为载体的创作理念。匠人们将传统竹编工艺与空间交叠、相融、递进,竹艺术东方美学张力满满。在这里,赤水生态文化与非遗文化相互交融,结合新式的竹艺编织创新作品,非遗“潮”起来“活”在当下。

74788758微信图片_20231201123652.jpg

微信图片_20231201133209.jpg

竹产业大道上,赤水竹编的传承人们成为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变之路上的探路先锋,推动传统竹编向平面竹编书画、立体竹编装饰品、实用品转变,更富有时代气息的竹编书画、竹丝扣瓷、竹编提包、竹编灯饰等创意产品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可与青睐,“以竹代塑”蓄势待发。

2022年,贵州省第一张竹林碳票——赤水丹青碳票诞生,赤水开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途径,“碳票变钞票”不仅建立健全了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机制,还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逐“绿”而行,醋香为伴。

无论哪个时节,曾氏晒醋的晒场上总有浓郁的醋曲香扑面而来。草木掩映下,两万余个“戴着”笠帽的棕黑色陶缸整齐排列,场面甚为壮观。

非遗文化-晒醋02_副本.jpg

晒醋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纵观整个赤水,黔老翁晒醋、曾氏晒醋、古法晒醋等骨干企业为主的晒醋生产集群已然形成,竹醋液、石斛醋、养生醋等百余品种不断丰富着赤水味道。

古今一脉相承 以奋斗姿态回敬时代

创新发展里 “跑”出赤水自信——

川盐入黔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的丙安古镇是贵州独特存在,也是游客“怀旧”的目的地之一。

“我曾两次到过丙安,之前都是被这里的古老韵味所吸引,而这次我有了新体验。”几天前,来自泸州的游客赵骏带着家人入住位于古镇附近的赤水匠庐·雅路古岩洞瀑布酒店。

“这个酒店今年着实火了一把,‘双节’期间更是供不应求,成为‘难预定’的畅销酒店之一,我们也只能错峰来感受。”赵骏说,此番行程让大家对赤水又有了新的印象。

微信图片_20231201120315.jpg

赤水匠庐·雅路古岩洞瀑布酒店赤水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外观上看,这个由11户百年民居改建而成的岩洞酒店已经和红色的岩壁融为一体,里面配套有岩洞火塘、岩洞瀑布泳池、岩洞咖啡酒吧、岩洞观景餐厅、冥想空间、冥想露台、竹暄多功能室、沐暄茶台,建成两年不到的时间就让山野改头换面,客来客往,潜力巨大。

“赤水旅游产业仍然需要新鲜‘元素’的加持。”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说,赤水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生态优势突出,具备吸引大量游客的基础条件,关键在加强营销策划,提升城市吸引力,以住宿为核心牵引其他旅游业态发展。

如今,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石沓沓古街,不断丰富赤水夜间消费场景;葫市镇打造了天鹅堡、天岛湖两个度假区,每年吸引近10万成渝游客来赤“候鸟式”旅居;连续6年举办了星空音乐节;独竹漂、油纸伞等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镇里焕发新生,又添令人神往的理由……创新发展中不断奔跑,赤水旅游产业化不仅找到新方向,更增强了赤水人的发展自信。

从经验中总结经验,在创新里持续创新。

生态文化-大瀑布_副本.png

赤水大瀑布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一次,赤水将新目标瞄定酱香白酒产业。

“赤水河流域以赤水之名,本就是酱香白酒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打造‘中国酱香·赤水河谷’核心产业带,赤水也要尽其全力。如今,赤水酱香已然抓住风口,10万千升的产能正在酝酿,酒旅融合发展已在萌动,未来赤水‘富民强市’之路,难离酱香白酒。”汪能科说,仁怀习水赤水酿酒历史一脉相承,酿酒技法同源同宗,20世纪80年代,国营赤水县酒厂年产“赤水老窖酒”近千吨、楠乡酒厂年产“楠乡大曲酒”超过1200吨,赤水与酒,缘分已久。

“缘分”牵线,酒企与赤水双向奔赴。

在贵州赤水经开区,百年赤水酒业有限公司的酿酒车间里酱香浓郁,雾气袅袅。

微信图片_20231201120320.jpg

百年赤水酒业文创展厅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1年,百年赤水酒业有限公司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来到赤水,建设百年赤水5000吨酱香型白酒酿造基地。一年后,百年赤水酒业有限公司“加码”在赤水投资近20亿元建设二期项目,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量可达2.5万余吨,年营收预计可超过20亿元。

“一期二期项目接连推进,源于我们对赤水酱香白酒黄金产区的信心。”百年赤水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勇说,是赤水政府对酱酒产业的发展思路吸引着他们跨河而来。

赤水市委市政府围绕“高起点规划、全产业聚集、大项目支撑”的发展思路,按照“一园二区”酱香型白酒产业布局(“一园”即赤水市酱香白酒产业园,“二区”即赤水经开区酱香白酒园区、东部片区酱香白酒园区),持续推进白酒及其配套的红粱种植、包装材料、酒糟循环、污泥利用、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建设。

微信图片_20231201120304.jpg

贵粱酒业酿酒车间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百年赤水、远明、贵粱、贵福、贵官酱、丹霞、君台厚酱、酱河等一批优强白酒企业在这轮新机遇下奋起直追,绘就赤水“新晋”的靓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