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8日电 通过采用“生态循环式”有机种养系统,贵州省罗甸县沫阳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贵州罗甸兆丰农业科技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才华表示,公司在沫阳村打造了1200亩“绿肥+”火龙果园产业示范基地。为解决火龙果园内的杂草难题,公司探索出了“蔬菜套种+绿肥”的栽培方式,有效抑制了山坡上疯长的杂草。据他介绍,基地第一季套种鲜食大豆,第二季套种自主培育过的野毛豆,可有效防止杂草丛生。这种方式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果园的水果产量。种植的大豆每年还能带来额外1000多元的收益。
与此同时,公司与当地养殖家禽牲畜的农户合作,为其提供天然饲料草,换取牛羊粪便用作基地所需的有机肥料。年底到次年6月,散养的鸡、鸭和鹅又可给果园捕捉害虫。
另外,农户养殖的蜜蜂,还能给火龙果授粉,基地则向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蜂蜜销售。如此,火龙果就可以在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激素,不需要转基因种子或农业塑料膜的情况下自然生长。
“这是双赢的合作!”李才华感叹。“当然,这样的结果也得益于我们打通了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创新合作机制。”
据了解,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合作社每年从收益中获得的54万元的分红,按照“80%分给贫困户+20%用于村集体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其中70%分红资金差异化分配到户,利益联结450户低收入家庭,余下的20%为村集体发展资金。
公司还以年土地租金64.64万元流转土地1100亩,惠及农户242户。火龙果基地每年为农户提供固定用工31人,临时用工1500余人次,年发放工资130万元。
“我家以前也种火龙果,但由于市场需求不稳定,收益影响大。我们就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入了股,现在除了每个月3000多元的固定工资,还有可观的分红。”正在火龙果基地务工的村民黄元梅表示。
“目前,基地的火龙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以及湖南和广东等省市。近两年,果园亩产火龙果3000斤,预计今年产量1600吨,产值可达1280万元。”李才华介绍道。
李才华自豪地说。“现在我们都不需要宣传,这里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区。来体验火龙果采摘的游客都乐意在网上给我们打广告。”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优质水果生产,基地还采用排式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精控施肥等先进的农业管护技术,以管道滴灌方式为火龙果浸润生长根系,利用无人机喷淋禽粪沼液和酵素液等主体肥料。
“过去,我们需要31名工人花一个月时间完成施肥工作。现在,无人机五到七天内就可以完成叶面肥施放,而且只需3名工人辅助。
据天眼新闻报道,罗甸县于200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火龙果,2014年罗甸火龙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火龙果产业已成为当地重点特色产业之一。仅第二年,罗甸县就被授予“中国火龙果之乡”。2023年,罗甸县火龙果预计产量3.9万吨,产值3亿元,惠及57个村,7000户近30,200人。(记者 王松松 杨军 编译 王瑾)
原文见11月28日,中国日报旗舰版5版,英文链接:Chinadaily.com.cn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311/28/WS65654a8da31090682a5f05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