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引领高标准 创意赋能餐饮空间

亚运引领高标准 创意赋能餐饮空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9-23 15: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3日电 随着亚运会各项目比赛逐渐拉开帷幕,杭州将向世界展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

本届亚运会规模空前,预计全亚洲12000多名运动员、5000名随队官员、4700名技术官员、全球12000多名媒体记者以及数百万名观众参与杭州亚运,赛事规模将创新高。

9月18日,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MMC)正式开启运行,作为亚运会全球报道的媒体中心,将以国际化高标准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人士。

主媒体中心位于曾举办过G20杭州峰会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拥有丰富的大型活动承接经验,各项服务保障设施完备。作为亚运会新闻宣传、赛事转播、媒体运行的核心枢纽,主媒体中心由主新闻中心、主转播商运营中心、国际广播中心、生活服务区和商业服务区等功能区块组成,在赛事期间可为中外上万名媒体记者提供各项工作和生活服务保障。

随着媒体记者陆续抵达"大本营",餐饮这项主媒体中心最重要、也最具关注度的部分,成为焦点。记者可以通过主媒体中心东侧楼梯走下负一层,映入眼帘的一片色彩浓厚的室内休闲区;而进入餐厅内,青绿色的主色调搭配山、水、林、桥、亭等绘制而成的餐板,让人宛如置身于江南山水间。

原来,媒体餐厅整体空间应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设计色彩理念,提取富春山居图、西湖十景、杭州文化元素等宋韵文化载体之势,结合亚运主色彩系等元素,依次把彩墨山水、智慧网云、丝语雅韵的亚运核心色彩图形一一呈现。

媒体餐厅则颇有些"一眼望不到头",占地面积很大。由入口而进,"绵延"的餐台长而丰富,不同种类、冷热相宜、中西合璧的美食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记者朋友第一印象都是惊讶且满意。为什么餐厅如此大且全?

原来,据近期媒体及工作人员注册信息统计,杭州亚运会赛事期间预估每天就餐峰值人数能达到12000人,该人数创历届亚运会人数之最。同时,杭州亚(残)运会期间,主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将持续用餐90余天,媒体记者持续用餐40余天。

人数、时长皆达高峰,媒体餐厅当然需要大且全。据悉,为了结合各国及地区风土人情和美食文化,餐厅设置了热餐区、冷餐和常温餐区、饮料区、明档区4个餐区,其中热餐区主要提供中餐、东亚、南亚及次大陆、欧陆以及阿拉伯和中东(清真)5大风味,有88套菜单。

记者还了解到,媒体餐厅内的用品很有讲究,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科技、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全力打造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在此背景下,餐厅内餐具均为可降解环保材料,刀叉勺采用PLA材质,餐盘、碗采用稻壳材质;江南水乡风格的餐台及景观布置均采用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纸基材料制作而成。

用餐期间,餐厅工作人员会仔细向中外媒体介绍各菜品的名称及用料,记者注意到,部份档位使用的餐台有别于可降解餐台,而是一款模块化、可移动、颇有中式韵味的布菲车(buffet car)。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德尚(DESON)的布菲车服务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亚运期间用于自助餐的制作和摆放,让媒体朋友即便因工作原因两三点钟前来,也能享用热餐。而且,这款布菲车支持自由组装和拆卸,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进行搭配,大幅提升使用效率,恰契合杭州亚运会智能、绿色、低碳等理念。茶歇区的模块化套桌上面摆满了各式茶点、水果、饮品和咖啡等,为工组人员和媒体记者提供休息和补充能量。

此外,媒体餐厅外还贴心地设置了2个户外森系氧吧供小憩,让记者朋友在用餐休息后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亚运赛事工作中去。

向世界献上一届高标准的体育盛事,杭州,准备好了!也让我们一起见证。

【责任编辑:严玉洁<Yan yujie>】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