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学者: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塑造国际新秩序:文明互鉴、包容共存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3-09-22 08: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正经历分裂,推动多元文化包容发展、和谐共存可以从根本上重塑国际秩序。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跳出“文明冲突论”,摆脱文化霸权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这种“和而不同”的智慧,能够促进多元文化互学互鉴,共同繁荣。

作者:翁诗杰

(Ong Tee Keat)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总体上看,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地缘政治分裂,在这种情形下,文化的包容度显得至关重要,它可以从根本上塑造国家的社会秩序以及全球国际秩序。文化的包容性为不同文化和谐共存创造了可能性,是不同国家在不同社会规范和治理模式下,各种文化相互接受、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前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取得了主权地位。然而,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国家在取得国家主权的同时还恢复了经济主权与文化自信。昔日的殖民者仍在通过企业代理人,进行系统性的资源掠夺,一步步榨干这些新生的国家。一直以来,全球范围内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不采取西方式民主的前提下,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很多新生国家也被迫接受了这种观点。

与此同时,这些新生国家独立后,在国家治理领域最不受关注的往往是文化层面。多年来,他们被殖民者所制定的条条框框所压迫,即便在独立以后,文化自信也很难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同样的,这些国家的治理模式也很难跳出西方“民主、人权和现代化”的固有模式窠臼,而这种西方模式对于大多数的前殖民地百姓而言,是相对陌生的。新兴政权把西方现成的发展模式照搬不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当地人民的意愿以及发展的优先缓急。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种局面正在被中国改变。从10年前的“一带一路”倡议,到近几年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性倡议,中国不断推出全球公共产品,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实际上,中国助力了全球南方国家加快认清当前国际秩序的真实情况。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全球正在探索制定一种不断完善进步的新秩序以取代旧秩序。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刚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闭幕,会上关于金砖扩员的决定清晰地表明,发展中国家对于破除西方势力长期以来的影响,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具有共同的诉求。

金砖国家的整体经济影响力史无前例地可以同七国集团的主要西方经济体分庭抗礼。随着将美元地位推下神坛的舆论高涨,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质疑。然而,这距离确立全球所期望的治理模式还差得很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期掌控全球治理的美西方国家,向来对他们民主、人权等共同价值观引以为豪,因此有人可能会问,用以取代旧秩序的新秩序是否也会由一套新的、非西方式的共同价值观——主要或许是中国价值观来支撑?

然而,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反复多次阐明,世界各国实现民主、维护人权的模式各不相同,这是基于国家各自的文明范式以及社会优先事项而定。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以一概全的单一模式或单一标准。将西方模式强加到其他国家身上,尤其是那些孱弱的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而不考虑当地社会状况,本身就是一种霸权行为。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以“强权即真理”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下,民主和人权问题已经被武器化,成了西方国家在别国推动“政权更迭”的理由。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行为都会引发人道主义灾难,并造成惨痛代价。相反,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其“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核为文明共存、和谐发展、不同文化间相互学习交流创造了空间。换言之,平等包容、携手共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新选择。

从当今西方超级大国主导的国际视角来看,“金砖+”等非西方国家集团不过是由一群政治体制、价值观念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国家攒成的组织,没有统一的价值观,难成大器。然而,全球文明倡议就像一记振聋发聩的晨钟,唤醒了全世界,尤其是占全球半数以上人口,对全球治理却无话语权的全球南方国家。它让世界各国认识到,在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下,一种多元文明开放包容、和谐共处的发展范式是完全可以存在的。

美国已故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提出著名的“文明冲突论”,他认为在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来自文明冲突,而非国际政治或经济。事实上,世界文明多元化的发展并非注定会走上“文明冲突”的道路。只有当霸权国家一意孤行地“拱火”,煽动挑起宗教和文化分裂、冲突,“文明冲突论”的预言才会一语成谶。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标题为 "Quest for civilizational inclusivity"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佟亚璠、尹康君、张彦钰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徐锟<Xu kun>】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