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英媒:枪支暴力正一步步将美国校园变为战争地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5-15 17: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5月15日电  英国《卫报》发表文章称,枪支暴力正一步步将美国校园变为战争地带。

得克萨斯州众议院待决的HB 1147法案建议全州的学校应提供“出血控制站”,配备“美国武装部队批准用于战场创伤护理的止血带”。

根据该法案的条款,出血站将处理“涉及失血的创伤”。换句话说,此举是为了应对大规模枪击事件中的伤亡。学校工作人员将接受使用这些设备的培训,然后将这种战场技能传授给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三年级通常涉及八到九岁的孩子。如果HB 1147号法案获得通过,得州的8岁儿童将被教导如何为他们的朋友和老师血淋淋的伤口贴上压缩绷带和胸贴,以应对许多人认为不可避免的另一次大规模枪击事件。

在得州议会最近关于该法案的辩论中,众议员安·约翰逊(Ann Johnson)说,她理解一位民主党立法者同伴设计该法案的原因,但她对该法案表示深深的不安。“这真的让我担心,我们正在训练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学校成为一个战区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天在美国有很多关于战区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生命正在消逝,家庭被摧毁,社区被一连串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打碎,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令人震惊。

这种流血事件正以特立独行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密歇根州,本周有两个学区禁止学生使用背包,甚至是透明的背包,因为学校在一个三年级学生的包里发现了一把上了膛的手枪。

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数据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美已经发生了210起大规模枪击事件,该档案将大规模枪击定义为有4人或4人以上被枪杀的事件(不包括枪手)。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正在打破最近的大规模杀戮记录。

如果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到2023年年底将有60起大规模杀戮事件,而去年是36起。

最近几周最具破坏性的事件之一是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郊区的一个购物中心发生的枪击事件,造成8人死亡。最年轻的受害者仅3岁。

《枪支困境》(The Gun Dilemma)和其他五本关于枪支政策的书的作者罗伯特·斯皮策(Robert Spitzer)说,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激增是几个因素碰撞的产物。其中包括模仿效应,即枪手研究过去的暴行并采取行动,以及自特朗普担任总统以来极端主义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蓬勃发展。

然而,斯皮策说,有一个压倒性的因素正在推动暴行的可怕上升,即枪支在美国无处不在。尽管美国政府没有储存每年购买多少枪支的数据,只记录了一些枪支销售所需的联邦背景调查的数量,但最“乐观”的估计表明,美国拥有约4亿支枪(美国总人口约为3.32亿)并且在迅速增加。

斯皮策说:“大规模枪支流通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枪支混乱的激增,家庭暴力、路怒事件以及其他情况下,枪支的存在使致命的可能性更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枪支暴力解决方案中心的联合主任约书亚·霍维茨(Joshua Horwitz)认同美国创纪录的枪支销售量,美国人手中的军用AR-15半自动步枪比以前更多,这是暴力事件激增的主要催化剂。"有任何类型不满的人现在都可以拥有这种类型的武器并杀人。"

枪支销售在大流行开始时急剧上升,因为人们将自己对人身安全的恐惧转化为购买力。The Trace的数据估计,在2020年大流行的第一年,美国人购买了2300万支枪。

更仔细地审视这些统计数据,一个恶性循环就会浮现出来。大规模枪击事件在民众中产生了恐惧,而这种恐惧又被美国政府准备没收枪支的偏执阴谋论所放大,促使人们争相购买枪支。反过来,这又增加了武器的供应和发生更多大规模枪击事件的风险。

得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在2021年6月签署了一项无证携带条款,允许得克萨斯人在公共场合携带隐蔽的手枪,无需许可证或枪械培训。这也导致一种周期性模式的发生,每当得克萨斯州发生令人震惊的枪支暴行时,就会马上有立法行动放松其已经很松散的枪支管制。

更多的枪支、更多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更宽松的枪支法律,这种无休止的循环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更多的得州人死亡。

据联邦统计报告,2014年,有2848名得克萨斯人死于枪口下。两年后,这一数字上升到3353人。到2018年,上升到3522人。2021年,有4613名得克萨斯人死于枪下。在短短7年时间里,每年增加了1765条生命。

分裂严重的美国各地区近年来一直在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保守的、农村的和共和党的南部和西部拥抱枪支自由,而进步的、城市的、民主党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则收紧枪支管制。约翰霍普金斯中心的数据显示,对枪支法律采取最宽松做法的州现在的人均死亡率最高,反之亦然。

(编译:妮思娜 编辑:胡晓珊)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