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滨:“小毛笔”绘就“振兴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1-06 15:2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1-06 15: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跟着父亲做毛笔生意已经有十年了,从普通的木料加工厂到现在的毛笔成品制作厂,可以说我们公司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1月6日,在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防胡镇熊寨村的同心笔业扶贫车间,车间管理负责人余心心介绍说。

余心心口中的父亲叫冷东淮,早年前是一名货车司机,在南昌送货时发现当地很多人都从事毛笔配件加工,便潜心学习在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办了一家木工艺品公司,主要负责毛笔笔杆等木料加工,慢慢的生意走上正轨,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7年,在镇党委书记和村支书的感召下,冷东淮返回家乡,在防胡镇熊寨建设同心制笔厂,利用自己的资金和销售优势,反哺家乡,带领家乡贫困父老共同致富。

“我今年61岁,在这里干了4年了,一个月能拿3000多的工资,地里忙的时候可以回去干,我们中午还管饭,离家又近,有这个工作很满意。”同心笔业员工黄素英一边娴熟地操持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讲述着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在同心笔业生产车间内,像黄素英这样的老员工有很多。他们经历了同心笔业由小变大的过程,也见证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据了解,同心笔业是一家制作中高档毛笔笔杆的公司,于2017年成立。目前,该公司已投资数百万元,建有1000多平方米标准化车间,大小机器设备数十台套,覆盖周边数个乡村,带动50余人在此就业。

“办厂的前几年,我们主要以笔杆加工为主,工作量大,但收入并不高,主要靠出量为主。我就觉得我们也可以尝试制作成品笔。”说干就干,冷东淮一家人四处拜师学艺,终于掌握了毛笔成品的制作方法。

“毛笔制作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成型、抛光、打孔、刷漆……从木料开始,小小一根毛笔一共需要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华丽蜕变。”余心心谈起毛笔侃侃而谈。“目前,我们的笔杆主要选用青冈木、花梨木、紫檀木,而笔头选用的是羊毛、黄鼠狼毛来制作,价格在几元至几千元不等,深得浙江、江西等地客户的满意。”

“同心笔业生产的毛笔线上线下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常常是毛笔还在加工,订单早已订下,时常供不应求,乡亲们齐夸这是好项目,为我们下一步实施脱贫工作以及乡村振兴,起到了关键作用。”该镇党委副书记刘丽不禁感慨。(图片由朱丝语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