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2月26日北京电 12月26日8时34分,随着首趟"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从鹤岗站平稳驶出,标志着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设)勘察设计的鹤岗铁路正式通车,黑龙江省东部铁路网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鹤岗铁路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线路南起佳木斯市,北至鹤岗市,全长71.5公里,其中莲江口至大陆段设计时速160公里,鹤立至大陆段设计预留时速200公里条件。全线设佳木斯、莲江口、鹤立、鹤岗4座客运车站,其中佳木斯、鹤立、鹤岗站具备接发动车组条件。开通后,鹤岗至佳木斯最快44分钟可达,鹤岗至哈尔滨最快3小时33分钟可达。
中国铁设作为鹤岗铁路勘察设计单位,在前期研究、勘察设计以及建设施工过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和中国铁路哈尔滨局运营管理部门进行深入沟通,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和运营部门诉求,精准抓住严寒地区既有线改造项目特点,高质量服务项目规划建设,推动"联网、补网、强链"。
据中国铁设鹤岗铁路项目总工程师牛永平介绍:"本项目设计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绕避采空区确保铁路运营安全,满足严寒地区铁路基础设施防寒防冻要求,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兼顾沿线企业发展需求发挥铁路建设效益,积极发挥了勘察设计在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以桥代路,节约土地。鹤岗铁路位于三江平原,沿线地形平坦开阔,线路所经地区大部分为优质水浇地,设计过程中秉承绿色发展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理念,在铁路经过水浇地范围时,均以桥梁形式通过,一方面减少占用优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避免对灌溉系统造成大规模破坏。大临设施也都避免设置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
探明采空区,合理选线。鹤岗市是我国煤炭"东四矿"之一,区域范围内煤炭资源储藏丰富,开采年代久远,形成大范围采空区,危及区域内的公路及建筑物安全。采空区是控制线路方案的最主要地质因素。前期勘察设计过程中,项目设计团队通过大范围收集采矿资料、现场调查、深孔钻探、井下测量、InSAR沉降监测等手段,确定整个区域内采空区分布范围及埋深,最终通过新线绕避深层采空区、利用既有线段限制两侧煤矿开采范围、预留保护煤柱、对临近浅层历史遗留采空区注浆处理、加强铁路安全设计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鹤岗铁路安全引入鹤岗站。
多措并举,防寒抗冻。由于鹤岗铁路地处高纬度严寒地区,地表普遍存在季节性冻土,易引起冻害。在路基、桥涵及四电设施等设计过程中均采取了相应的防寒、防冻胀措施。比如路基设计在冻深范围采用防冻胀填料,同时增设路堑段地下渗水盲沟、边坡渗沟等措施以加强路基排水防止冻害发生,在咽喉区轨道设置了道岔融雪装置,桥梁和四电设施也采取了加强高寒抗冻设计,以满足冬季恶劣气候条件下铁路安全运行。本次提速改造中还对既有线冻害地段进行处理和加固,同时对运营基础设施进行了补强,优化铁路作业环境,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对接城市规划,带动区域发展。鹤岗铁路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团队深度对接城市发展规划,采用铁路由城市南端引入既有鹤岗站的建设方案,与城市改造规划匹配。设置鹤岗南站服务地方在建工业园区规划,满足园区专用线接轨要求。通过合理的枢纽设计,在满足铁路技术条件的同时,充分对接城市发展规划,节省了地方政府铁路投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兼顾企业需求,发挥铁路效益。设计方案研究过程中,项目团队一方面考虑最大限度减少对既有铁路设施和地方骨干厂矿企业的干扰影响、降低工程投资;另一方面让改建后的佳鹤铁路能够更灵活、便捷的服务于沿线企业。鹤岗铁路沿线在莲江口、鹤立、新华、峻德、大陆、鹤岗等站均有专用线接轨,将无缝对接龙煤集团、华能鹤岗发电公司、鹤岗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北大荒公司等大型企业专用线,最大程度发挥铁路建设效益。
鹤岗铁路连接黑龙江省东北部两个主要地级行政区,是鹤岗地区煤炭、粮食外运和对外联系的重要通路,也将成为黑龙江对俄口岸中名山、嘉荫、逊克、黑河等口岸重要的后方通路,承担沿边口岸与佳木斯及其他地区的客货交流。本次鹤岗铁路改造工程开通运营,让鹤岗地区迈入了高铁时代,也为将来黑河地区、大兴安岭地区探索既有线提速改造开行动车组列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鹤岗铁路开通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了东北地区路网结构,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促进沿线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