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中央宣传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联合发布12名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陆军某旅营长张灿灿
光荣上榜
入伍23年
张灿灿扎根西北高原
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荣立二等功2次
三等功4次
被表彰为战区陆军
“新时代精武强能标兵”
今天
小陆带你一起去听听他的故事
01 一往无前的“追梦者”
2002年12月
张灿灿光荣入伍
初入军营
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尖兵
新兵刚刚下连
单杠引体向上
他一口气就能做30多个
仰卧起坐更是轻松突破100多个
成为新兵中的佼佼者
然而
长跑却是他最大的弱项
为了攻克这个短板
训练场远处的那座“小山包”
成了他最忠实的“伙伴”
刚开始他穿着“沙背心”跑
后来感觉成绩提升不是特别明显
要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还是要在腿部力量上“加重”
最有效的办法
还是在训练的时候双腿绑沙袋
短短几个月
张灿灿的脚跑起了泡
后来水泡又变成了老茧
他的成绩也冲到了连队前三名
他说
“训练没有捷径
就是靠长时间的刻苦努力”
2008年3月
团里组织大比武
500米障碍是其中的重头戏
张灿灿作为种子选手
被推荐到团里参加比武
并以2分50秒的成绩夺冠
这个成绩
比时任张灿灿班长的梁彦雄
保持多年的纪录快了3秒
年底
张灿灿荣立二等功
次年被保送入学
顺利提干
张灿灿说
“当战士的时候
大部分回忆都是关于训练”
02 爱兵育才的“知心人”
张灿灿从兵中来
他既知兵、更爱兵
始终把育人成才放在心上
在一次执行任务期间
为抢救因急性高原反应
休克的战士
他扛起15公斤的氧气瓶
在高原上连走带跑了
2公里多的路
挽救了年轻战士的生命
自己却累得晕倒在地
2024年8月
张灿灿所在营接到
手工兵棋推演课目示范的任务
面对旅队经验少、无先例等诸多问题
张灿灿第一时间
召集干部骨干召开动员会
研究规则、集智攻关
那段时间
张灿灿利用点滴时间
加班加点带领干部骨干攻坚
对安排的每一个环节
制作的每一个兵棋
都会亲自把关
直到示范开始的前一晚
张灿灿还在修订方案
对着地图逐个点位进行推演
手工兵棋课目示范后
全营干部骨干已经
熟练掌握兵棋推演的基本规则
对现行编成下
兵力部署运用有了更深入了解
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兵棋裁决
对阵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后期上级组织的集训中
张灿灿带出的军官李亚峰与陈梗
取得了集团军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
03 精武研战的“排头兵”
在张灿灿看来
要想带好部队
首先得自身过硬
要想抓好训练
就要不断探索
与张灿灿搭档的政治教导员安振
对张灿灿非常熟悉
在他的印象中
张灿灿从来都是一副
黑瘦黑瘦的样子
没有“中年发福”的原因
正是因为张灿灿多年来的坚持
无论在营区还是休假在家
他都雷打不动进行体能训练
无论哪次考核
张灿灿的个人综合成绩
都在全旅军官前列
除了体能素质过硬
张灿灿还是全营有名的“神枪手”
他自创“单手射击”的方法
实弹射击考核
他的成绩从没下过48环
枪身的准星被手指磨得发亮
枪托上还留着他常年抵肩的压痕
这名精武的兵教头
永远有一股韧劲、一种执着
面对现代战争作战理论研究
张灿灿更是十分刻苦
在他的书柜里
研究现代战争的书籍
摆满了好几层
每一本都被翻了一遍又一遍
“未来战争是什么样子
我们都不知道
不学习
必然会被淘汰!”
张灿灿如是说
除了带着官兵搞训练
他还经常在营里的“干部夜校”
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感悟
鼓励大家勤于思考
紧盯未来战场练兵
为打赢未来战争储能
04 转型发展的“领路人”
作为“红军营”营长
张灿灿始终以“第一营”的标准
带部队、抓建设
不管是平时工作训练
还是急难险重任务
他给官兵讲得最多的就是
“‘红军营’的兵
只有争光的义务
没有抹黑的权利”
扛红旗,争第一
是“红军营”官兵
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2017年
张灿灿所在单位经历调整
编制结构、装备配置
作战能力、协同方式、训练要求等
都与以往大不相同
在张灿灿看来
虽然传统步兵的技能本领
依然重要
但一定要用合成的理念
去调整目标靶向
在他担任营长的5年时间里
部队多次执行
复杂环境下的险难任务
总结探索出高原高寒环境下
20多条练兵经验
营队也在实践中锤炼了实战能力
进一步推动人员装备释放效能
融入作战体系
去年
营队作为某项目试点单位
从零起步
展开一系列研究
张灿灿带着全营干部骨干
从每个零件开始研究
结合步兵战术运用
练组装、练操作
练维修、练协同
全营上下形成了
研战练战的浓厚氛围
涌现出一大批能设计组装
能熟练操作的行家里手
参加旅第一届竞技大赛
在16个课目中
张灿灿所带营
获得12个课目单项第一
总评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
从红军团战士
到红军连排长
再到红军营营长
张灿灿实现了
个人军旅路上的华丽转身
也带着连队、营队
实现了强军征程上转型发展
提及未来
张灿灿的目光坚定
“以传统步兵为根基
以联合制胜为翅膀
为打赢未来战争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