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化对树立中国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血脉的传承,在美丽的荻港。你看美食街的广场,香菜买卖多繁忙。”繁昌民歌唱出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音的背后是荻港人对于“香菜”的深厚情感。每逢秋冬时节,繁昌区荻港镇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香菜,这一碗香菜不仅与“节日”“团圆”“家乡”“美味”“文化”等诸多元素的勾连,更是荻港人抹不去、忘不掉的“乡味”和“乡愁”。
荻港镇香菜是荻港群众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时的必备小菜,荻港人民食用香菜的习俗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的明朝,饮食文化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皖南地区特色农家小菜的珍贵遗存,存续着我国古老的蔬菜腌制技艺。历史上,“荻港香菜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以繁昌区荻港镇为核心的沿江地区及邻近的皖南山区。随着水陆交通日益便捷,徽商南来北往,该技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广泛流布于皖南地区,甚至远播至长江下流广大区域。
腌制香菜的习俗几乎是和秋冬时节紧密相连的。每年的秋冬,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这道美味,置身室外如能闻其味、嗅其香,便是古镇的“香菜时间”。香菜的制作流程主要分为“洗、晒、切、调、封”五个步骤,在调制的环节,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小秘方”,这就促成了荻港香菜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诸如吴姐、老许、阿南小菜、甘氏香菜等品牌口碑不绝于耳。
2021年12月16日,经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委员会和专家评审组的严格评审,芜湖市荻港镇申报的“荻港香菜制作技艺”成功跻身《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非遗技艺在乡村振兴中发展潜力巨大,不仅能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也能通过传承、创新形成新的产业,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壮大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荻港镇紧紧围绕“小香菜能做大文章”的发展目标,在产业化、规模化上面下足功夫,全力巩固提升香菜产业园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重点培育品牌化、高标准、有创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实现香菜产业高质量、高融合发展,有力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荻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兴旺奠定坚实基础。(公司:繁昌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作者:金亚运)
(金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