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1日电(记者 赵磊)经过为期3天的集中研讨、深入交流,2022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IPSPACE2022)在周日圆满闭幕。
据介绍,本次大会以全世界空间科学家为主体,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际宇航科学院、欧洲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机构的22名院士,与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0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共聚一堂,聚焦“科学·科创·科普”,围绕“空间信息助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探索生命奥秘 呵护人类健康”等10个议题,深入研究探索空间技术和平利用的路径和解决方案,达成多项共识和合作成果。
本届大会是全球疫情反复延宕、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情势下召开的,更加凸显了“和平、合作”的价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表示,大会“体现了国际空间技术有识之士的远见和睿智,彰显了以和平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意义”。
大会秉持的“同一个太空,同一个家园”理念,广泛探索空间技术产业化发展、民生化应用、商业化促进,得到了联合国外空司和国际主要航天组织的广泛认同,与会各国空间科学家也积极响应。拥有96个成员国、1200名院士的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在大会闭幕上宣读了《关于空间技术和平利用的倡议书》。
倡议书提出,大会旨在弘扬和平、发展、合作等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推进空间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鉴于当前全球面临的危机挑战,希望空间科技转化和应用更多地关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新型能源、生命健康等,让空间科技之光照亮人类美好前程。
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作为大会的主办方之一,在空间技术的转化应用、促进空间科技学术交流、推进空间经济与科技相结合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向大会发来贺信,副理事长梁小虹作了大会总结。
大会执行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天怡指出:“只要我们坚守‘同一个太空,同一个家园’,仰望星空,共同踏入合作发展的文明轨道,一定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繁荣的梦想”。
大会联合主席、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吴燕生在致大会的贺信中希望,“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力求打造一个推动空间技术和平利用的国际合作平台”。大会联合主席、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袁洁也表示:“我们将继续主张和平合作的理念,支持将空间技术应用于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用空间科技造福人类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在这次大会上,各国科学家、企业家等围绕空间技术和平利用的新趋势、新机遇、新挑战,探索空间技术创新驱动与后因特网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国际合作的新模式。特别是针对今年中国空间站建设备受世界关注,大会专门安排了圆桌论坛,专题研讨中国空间站科学载荷的国际合作问题。
国际宇航联合会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安·费施廷格称,这次大会以非官方形式组织,向全世界开放,本身就是空间国际合作的典范,体现了和平、合作的土壤和血脉。
据悉,大会采取线上直播方式开放组织,全球各地超860万人次收听收看本次大次网上直播,创造了国际空间大会与会人员最多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