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交通进入疫情后的“脱轨”状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8-15 10: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8月15日电 英国《经济学人》的报道称,美国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在经历新冠疫情后面临尴尬境地,不仅是财政收入和补贴双双减少,人们的出行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学人》报道截图

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酒吧服务员道格·安德森(Doug Anderson)从在芝加哥西北部洛根广场(Logan Square)的家里乘40分钟地铁到市中心斯特里特维尔(Streeterville)上班。凌晨4点的晚班结束,他便关店回家。不过,他表示,下班回家的路变得越来越“恐怖”。在这个时间点火,地铁运行不正常;最近根本等不到地铁,要等待很长时间。安德森下班时间经常比平时多一倍。凌晨时分,站台空空荡荡,他感觉不太安全,于是有时会随身带上一把刀。

芝加哥的公共交通只是全美众多受新冠疫情严重破坏中的一个。新冠肺炎席卷美国时,乘客数量急剧下降。2020年第二季度,全美乘客数量降至2019年同期的四分之一。现在酒吧重新开放,飞机挤满了人,道路比以往更加繁忙,地铁和公共汽车仍然乘客寥寥。根据美国公共交通协会(APTA)的数据,7月初的乘客数量仍然只有新冠疫情前的一半左右。纽约市的乘客数量只回升到原来的60%左右。今年到目前为止,华盛顿地铁的日均乘坐人数不到2019年的三分之一。

然而,新冠疫情本就摧毁了美国公共交通系统。数百万人开始在家工作,车票收入直线下降。在许多城市,为交通提供资金的销售税收入在疫情初期也急剧下降。事实上,并非所有城市都大幅削减公共交通服务开支。在许多城市里,车费收入在支出中只占相对较小的一部分,能从服务预算中弥补赤字。即使是车票收到占支出比例较高的大城市也能够通过《医疗保健法》和其他法律,从联邦政府提供的700亿美元救济金中受益。因此,华盛顿智库城市研究所的Yonah Freemark表示,大多数机构不必取消许多公共汽车或地铁服务。其中,洛杉矶地铁系统甚至可以向公共汽车乘客推供几近两年免票服务。

尽管如此,美国交通运输系统仍在努力恢复正常。7月早些时候,芝加哥运输管理局(CTA)主席小多瓦尔·卡特(Dorval Carter junior)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为该市持续不尽人意的公共交通服务道歉,称是工作人员短缺所致。许多公共汽车和地铁司机已跳槽至薪酬更高的工作,比如开快递车;另一些则退休。小卡特承诺会加倍努力招聘员工。一些城市面临的问题更严重。2021年10月,华盛顿的一班地铁脱轨后,有一半以上的列车因此停运进行安全检查。其中有一大部分还没有恢复运营,结果造成即便乘客人数减少,地铁车厢里还是挤满了人。

糟糕的服务更是难以吸引能选择居家办公的乘客。在芝加哥,芝加哥运输管理局尝试做出努力:降低票价。该市郊区通勤铁路系统芝加哥通勤铁路提供车票大折扣。不过,与安德森一样,大多数乘客不仅关心票价,还关心公共交通是否可靠、安全和快速。在高峰期运送乘客出入市中心的公共交通系统得适应更不规律的出行模式,却于事无补。犯罪率也在上升。在枪击等暴力事件发生后,芝加哥和纽约加大警力在公交车辆上的巡视。今年4月,一名枪手枪杀在布鲁克林10名地铁乘客;万幸的是,没人遇害。

资金不是问题。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签署了基础设施法案,可投入的资金超过以往。美国公共交通协会保罗·斯库特拉斯对这于资金的投入持乐观态度。他也承认,该行业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知道要投在什么地方是件棘手的事。在新冠疫情前的几十年里,美国的公共汽车使用率一直在下降,因为对经常乘坐公共汽车的贫困人口来说,汽车变得更加便宜。公共交通饿受到冷落。相比之下,因为越来越多的白领通勤到市中心,轻轨和地铁蓬勃发展。但是,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这部分人群居家办公,大多数贫穷群体又开始坐公共汽车,这让公共交通系统受到打击。在交通系统中,公共汽车乘客数量下降最少,现在几乎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芝加哥地区交通管理局执行主任莱安妮·雷登(Leanne Redden)称,这种差异给公共交通企业商带来了“生存问题”,比如市中心通勤是否会恢复,交通机构是否需要重新考虑其主要目的。

另一个担忧是,即使正在规划新的交通项目,公共交通系统可能永远流失了一部分乘客。较疫情之前,美国人开车的次数增多了,这对芝加哥或华盛顿这种人口密集城市来说是个坏兆头。今年初,芝加哥市长劳力·莱特福特(Lori Lightfoot)称芝加哥为“汽车城”。事实上,在疫情之前,超过一半的工人乘车通勤到其中心商业区路普以及市区其他地方。在底特律或克利夫兰等竞争对手衰落时,芝加哥却繁荣起来,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便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芝加哥的公共交通系统不恢复,城市可能会陷入困境。

(编译:张涵 编辑:王旭泉)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