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选派干部到安徽芜湖跟班学习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1-27 12: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进一步增强加快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明晰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路径方法,2021年12月,南阳市选派15名干部到安徽芜湖跟班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经验,深化合作。参加跟班学习的15名干部抓住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深学细悟笃行,着力以观念大转变大提升促进发展高质量高速度,为南阳加快高水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转换角色练“学”功

本次跟班学习,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建了临时党支部,推选临时党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纪律委员各1名,成立3个学习小组,定期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学习小组会议和组织生活会,安排部署任务、交流学习心得、分析研判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从而达到统一思想、共同提高的目的。

南阳市15名选派干部到芜湖后,迅速转换角色,带着嘱托、带着责任、带着使命,牢记“学员”身份,分别到芜湖市高新区、弋江区、湾沚区和芜湖市发改委、商务局、住建局等部门实践锻炼,与当地15名干部开展一对一的跟班学习,聚焦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两条主线”,重点学习芜湖市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开发区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运行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大家旁听当地相关会议300余场次,听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先进工作方法介绍,分享学习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探寻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有效路径。

不辞劳苦练“走”功

跟班学习期间,15名选派干部多次深入城市、街道、乡村、企业、社区、群众中走访调研,掌握了大量细致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大家在调研时了解到,芜湖市服务企业“1%工作法”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和市级“综合施策”,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以集成、精准、务实工作举措,实现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大家普遍认为,芜湖市服务企业“1%工作法”是实现政府服务成效、企业发展获得感、营商环境优化可量化的一个很好举措和载体,打造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通过参与芜湖市的创文督导,大家深刻认识了芜湖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大手笔、大气魄,进一步了解到芜湖市是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大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合肥都市圈、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成员,连续摘取全国文明城市等10余个“国字号”殊荣,开放包容,思想解放,观念前瞻,敢闯敢试,走在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这对于南阳更新观念,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加快高水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奋力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都值得学习借鉴。

“我们将认真学习芜湖市的先进经验,树立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躬身入局、勇毅前行,奋起直追、弯道超车,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为南阳加快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谈及到安徽芜湖跟班学习的感受时,方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副县长孙明岚如是说。

发散思维练“研”功

通过旁听会议、参观考察、组织座谈、研讨交流,南阳市选派的15名干部拓展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实地感受芜湖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大胆创新和超常实践,对芜湖的城市精神“开放、诚信、务实、创新”所深深折服,感到芜湖的突出经验有三个方面:一是“芜湖速度”。芜湖市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发扬“只争朝夕”精神,大胆凿开新的发展泉眼,创造垂直崛起的芜湖模式,向时间要效率,向效率要质量,奋力推动芜湖起飞。过去五年,芜湖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由75位跃升至57位。二是“芜湖标准”。芜湖市坚持高端定位,发展思路、工作布局、产业培育、城市规划等都瞄准“全球一流、全国领先”,统筹利用围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协同开放中找坐标、谋发展、促共赢。芜湖市各级干部拼争意识强,实干氛围浓,工作标杆高,逢一必争、逢旗必扛、逢冠必夺。三是“芜湖格局”。芜湖市以海纳百川的格局和胸怀,出台利好政策,搭建互利共赢平台,把芜湖放到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去定位、去谋划,打造“1%工作法”“畅聊早餐会”“企业家沙龙”“国际会客厅”等营商环境品牌,出台含金量十足的“紫云英人才计划”,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五大要素紧密融合,让芜湖成为商家必争之地,一批高科技研发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

临时党支部书记、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张昆表示,将抓住南阳与芜湖结为友好城市的契机,对标先进找差距,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一流业绩争得地位、争得尊严、争得未来、争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刘辉 任怀卿 张栋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