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原创 > 中国日报专稿

美国涉疆制裁是对全球棉花产业链的干扰和破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2-26 13: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时隔9个月,暨南大学博士再发重磅研究报告!

2021年12月26日,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广州共同发布独立研究报告《阻碍交易 增加成本 破坏产业链——美国涉疆制裁对全球棉花产业链的影响》。同主题研讨会与发布会同期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的多名学者参会。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出席并致辞。

林如鹏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智库应该充分发挥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作用,此次发布报告也是希望增进国际社会的理解,为各方提供交流互鉴的机会。

据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院长郑亮介绍,近年来,美国借口所谓“强迫劳动”和“侵犯人权”制裁新疆棉花,粗暴扣押并销毁新疆棉制品,甚至迫使众多服饰品牌抵制新疆棉花。为探究美国涉疆制裁对全球棉花产业链和我国棉花产业造成的深层影响,暨南大学研究小组历时3个多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广东省的17个县市进行调研,调研对象超过70人,包括各地区不同类型的棉花种植户、不同规模(大、中、小型)和不同类别(民企和国企,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棉纺织、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完成了调研报告。

报告认为,中国棉花产业凭借优质的棉花原材料、完善的供应链网络,成为全球棉花产业链的中心环节。因此,破坏中国棉花产业就等于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大量事实证明,美国涉疆棉花制裁对全球棉花产业链的各环节造成了打击,包括原料生产,棉纱加工,织染、面料生产,服装生产及终端销售等环节。报告指出,美国涉疆制裁并未对我国国内棉纺制造环节造成明显影响。首先,在政府、企业、农业合作社的多方护航下,新疆棉花种植户不担忧美国制裁风险,仍希望继续扩大生产。其次,我国相关政策和市场期货交易机制对棉花原材料供应提供保障,并且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抗压能力,国内棉纺加工制造环节良好运转。报告进一步指出,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棉纺织服装企业实际上是在被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强迫劳动”,中国才是被剥削的一方。因此,美国涉疆棉花制裁是“虚假正义”。该制裁不仅损害了全球棉花产业链上各国主体的利益,而且在制裁的连锁反应下,美国企业和民众为此承担着高额的经济代价,例如缴纳高额关税,物价飞速上涨等。暨南大学此次再发重磅研究报告,旨在以事实揭示美国基于地缘政治利益实施制裁的破坏了全球产业链,而所谓的“强迫劳动”“侵犯人权”不过是美国意图打击他国、巩固霸权的借口。

据了解,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下一步将开展我国暴恐事件受害者和亲历者口述历史研究。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