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实践基地”落户白云区

近日,“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实践基地”在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麦架村挂牌落户,将为贵阳市民种好“菌棒子”、为白云区菌农鼓起“钱袋子”提供新的活力。近年来,麦架村紧紧围绕“产业新城、品质白云”发展蓝图,谋划引进食用菌作为驱动麦架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实践基地”落户白云区

来源:天眼新闻 2021-11-28 21: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微信图片_20200730172212.jpg

W020211128546253483691.png

授牌仪式现场。

近日,“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实践基地”在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麦架村挂牌落户,将为贵阳市民种好“菌棒子”、为白云区菌农鼓起“钱袋子”提供新的活力。

据了解,麦架村地处麦架镇中心地带,辖区内麦沙线、白修线交织,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土壤以中性黑土为主,温度湿度适宜,十分适宜种植食用菌。中国人民大学定向白云区委组织部选调生、麦架村主任助理文怡与驻村工作队、村党员多次调研,决定在村内发展食用菌产业。

近年来,麦架村紧紧围绕“产业新城、品质白云”发展蓝图,谋划引进食用菌作为驱动麦架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食用菌既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项目,也是集高产、优质、低耗、延伸性强、融合性强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对于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麦架村生态优势得天独厚,但食用菌种植技术成了棘手难题。为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今年11月初,经白云区选调生文怡多次寻访,贵州林菌农业科技负责人、贵州大学食用菌产业团队团长文庭池教授一行赴麦架村现场考察食用菌基地,决定在麦架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并于日前签约挂牌“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实践基地”。

技术难题已攻克,还需龙头企业来带领。在贵州大学食用菌团队的帮助下,文怡招引到贵州林菌农业科技团队与麦架村合作,成功推动食用菌产业项目在村落地。

据悉,麦架村食用菌项目占地200亩,盘活种植大棚面积约66000平方米,预计平均亩产600斤,总产量30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万元。此外,项目还可为当地村民提供一批就业岗位,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华

编辑 郝梦

编审 李中迪 张传保

(贾华)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