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非洲发展展望》智库报告发布

《2021年非洲发展展望》智库报告发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26 11: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26日电(记者 刘夏) 2021年11月25日,“中非合作的全球意义:从政策到实践”报告发布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作为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分论坛的主题活动之一,本次发布会聚焦于非洲的政治、减贫、农业与经济问题,发布了《2021年非洲发展展望》四份智库报告。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视频致辞称,此前中非国家领导人都曾专门向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的召开发布贺信,是我国党和政府对中非友好事业的关怀和支持,也是非洲对中非民间友好关系与合作交流的期待。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米拉吉·乌库蒂·乌斯提到,中非间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非洲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将本着透明、信任、共享和互利的精神,转变为更加强大的互利伙伴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李小云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对中国而言,非洲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伙伴,是经济发展的合作者,是中国发展经验分享的场域,是社会文化上的兄弟和朋友。对非洲而言,中非合作则是经济发展的新资源、非洲发展的新经验,同时也是平衡西方的杠杆。

“在全球层面,中非合作将开创新南南合作的格局,从以往的政治团结、经验交流上升到到实质性的经济发展合作;中非在农业、减贫等领域的合作可提供替代性发展模式;中非合作为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发展合作伙伴提供先行经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提供了新发展伦理;中非合作也促进了发展主体的多元化。”李小云说。

在报告发布环节,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黄振乾副教授、王海民副教授、郦莉副教授与巴枫博士分别围绕非洲政治、减贫、农业、经济领域分享了报告成果:

政治领域报告《发展的硬道理——非洲发展型国家能力与中非合作的未来》认为,西方发展经验的全球化使得非洲国家偏离了经济建设优先的主路,尚未改变非洲贫穷落后的面貌。进入21世纪,中国发展经验给非洲国家带来了更丰富的发展道路选项,且非洲国家对中国在发展规划、工业化、基础设施、减贫和产业政策等发展经验上有强烈的需求。发展经验全球化是中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路径,以发展合作为核心推动新时期的中非交往是践行中国“全球发展倡议”重要举措。

减贫领域的报告《按下暂停键的非洲减贫——非洲贫困的成因与疫情后时代的非洲减贫合作》认为,识别出贫困的成因是实施未来中非减贫合作的基础。非洲的减贫事业需要非洲各国需继续完善减贫方案、加强与国际社会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减贫合作。报告还对未来的中非减贫合作的具体领域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包括防疫合作、贫困原因、发展经验本土化与减贫示范在内的多个可供探索的具体领域。

农业领域的报告《非洲能否养活自己?——非洲农业发展潜力》认为新冠疫情冲击下,非洲国家首当其冲地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报告认为,通过提高单位产量,提高非洲农业生产率,非洲农业可以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取得巨大成就。报告指出,非洲在密植、除草、间伐、中耕等“软”农业技术方面有很大提升潜力,同时,非洲在农业管理机制方面具有实现公私协同效应的潜能。中非在上述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提高非洲农业生产率,并启动可持续能力建设以应对粮食危机,从而更好地实现“零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经济领域报告《非洲疫后经济复苏双翼——后疫情时代非洲经济复苏潜力与中非合作韧性》指出,非洲经济呈现出“过早去工业化”的经济形态,新冠疫情重挫非洲经济韧性,造成非洲经济短期陷入停摆状态。报告认为未来中非合作需破解非洲产业结构转型命题,扩展中非合作领域到金融科技、电商、通信、清洁能源和大数据等方向、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以解决资源诅咒问题、推动经济复苏与民生改善同步进行这三个方面助力非洲经济复苏。

据了解,中国农业大学长期致力于促进全球发展合作,2017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等智库,陆续入选一系列国家级项目,成为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培养新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的重要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在坦桑尼亚分享中国减贫和农业经验的“小技术大丰收”项目已多次入选联合国和国家减贫优秀案例库。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