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加速度”  勇闯五大洲——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湖南实践

开放“加速度”  勇闯五大洲——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湖南实践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26 10: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26日推出的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刊版面截图。

记者 冯志伟 朱友芳 殷若薇 长沙报道

(译文)湘江之滨,开放湖南破浪前行;洞庭波涌,大美潇湘联通世界。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11月25日在长沙开幕。回首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湖南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外开放实现新的跨越,三湘大地呈现蓬勃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中部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0月30日,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前)来到岳阳城陵矶港考察。湖南日报 唐俊 摄

湖南,是中国的内陆大省,近年来突破山海阻隔,勇闯世界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十三五”期间,湖南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7%,增速居全国第一,总量连续突破“234”千亿大关,今年预计将突破5000亿元。

开放“加速度”闪耀中部地区

开放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然而,过去的五年,国际形势诡谲多变,世界经济极不稳定,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对外开放遭遇的挑战和风险更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湖南对外经贸依然交出靓丽成绩单。湖南省商务厅在今年10月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湖南实现进出口总值4251亿元,同比增长28.4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7个百分点。预计实际使用外资约1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方面,前三季度,对外直接投资实际投资额1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0.4%,排名中部第1。

而在5年前,湖南进出口总额仅为1782亿元。5年时间,外贸进出口增长近三倍,增速在中部地区多次保持领先地位,湖南开放发展的“加速度”十分耀眼。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构建起安全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

外贸突破性增长的背后,是湖南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600多家湘企“走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年累计对外实际投资额71.3亿美元,累计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33亿美元。

同时,“引进来”与“走出去”同频共振,为湖南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目前,在湘世界500强达180家,相比五年前数量增长了28%。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在湖南落地生根,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湖南市场日益散发出巨大的魅力。

构建“陆海空”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株洲中车物流基地出发,湘粤非铁海联运从湖南腹地驶向非洲东部;

岳阳城陵矶港通江达海,大型货船满载货物,在此拔锚远航,今年前7月开行出海航线791班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2万标箱,同比增长51%;

湖南以西,怀化国际陆港跨越山海,对接东盟,前8月发行超过8列“怀化-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

在湘南,正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永州,积极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产业项目纷至沓来,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

2021年10月,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前排左三)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考察。

在长沙黄花机场,由长沙飞往内罗毕的航班上,一箱箱湖南产品发往非洲大陆,全省航空口岸在飞货运航线达13条……

东西南北,全面打通;地上地下,畅通无阻。近年来,湖南通过打造五条国际物流通道和集结中心,推动口岸、通道、产业、园区、市场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形成了“陆海空”全方位开放格局。

今年8月26日,中欧班列(长沙)首列湖南自贸专列从长沙市开福区国际铁路港出发,途经满洲里口岸出境前往白俄罗斯明斯克。全球疫情下,中欧班列在构建国际物流新通道、促进湖南联通世界,特别是扩大与欧洲地区的双边贸易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8月26日,中欧班列首列湖南自贸专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出发。

今年前三季度,湖南中欧班列开行783列、增长85.1%,增幅为全国前五强第一,有力保障了外贸贸易通道和国际供应链畅通。

除了开放通道,湖南还打造一系列具备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对外经贸平台。两届国家级经贸盛会——中非经贸博览会都在湖南举办,并且永久落户湖南,湖南(岳阳)口岸经贸博览会定期举办,国际工程机械展、轨道交通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不断增多,成为推动湖南开放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之一,今年9月,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为期三天的博览会签约合作项目135个,累计金额229亿美元,53个非洲国家独立设展,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亮相。

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今年9月在湖南长沙举行。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在11月25日举行的中共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所做报告中提到,湖南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高质量建好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健全对非经贸合作体系,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打造国家对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统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协同发展,拓展航空货运、中欧班列、江海航线、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开放政策是发展的基石。湖南通过一系列举措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10月29日,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在长沙启动运营。该中心通过整合外国人来华工作涉及的海关、科技、公安三个部门的相关业务窗口,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外国人来华所需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一窗式”受理。

“三窗合一”前,外国人来长工作需要分别赴长沙三地,通过6个审批环节办理相关业务。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后,实现审批环节缩减约50%,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10个工作日。

10月29日,湖南自贸区首个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启用。

新西兰人蒂姆来中国已经十年。“以前需要30天办理,现在只要10天就能办好,非常方便,非常友好。” 蒂姆开心地说。

“我们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富有竞争力、吸引力的开放政策。”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介绍。

比如,为支持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无抵押式出口订单融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出台了《外贸企业出口便利优惠融资办法》,设立1亿元政府风险补偿金。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消费品和非洲非资源性产品进口,专门制定《湖南省鼓励类进口商品目录》。“三类500强”企业来湘设立集团、区域或功能性总部,引进外贸实体企业等,单项资金支持最高可给予落地企业奖励1000万元,且可叠加奖励。今年,这项措施开始实施,已兑现奖励资金1.7亿元。

将自贸区打造成对外开放“金名片”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吹响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号角。一年时间,119.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预计带动外贸量年增300万吨以上;综保区内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监管,既给园区企业带来效益,又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货畅其流,推动“内陆腹地”变“开放高地”……一年多来,湖南自贸试验区10余项改革成果全国首创。

10月11日,湖南自贸区举行重大项目签约活动。

“湖南作为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必须充分用好自贸试验区这一国家级平台,打造对外开放‘金名片’,辐射带动提升全省开放水平。”沈裕谋说。

自贸区改革形势下,政府职能加速转变。实行全链条放权赋能、全领域极简审批、全覆盖“一件事一次办”,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在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程建立“帮代办”机制后,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重大项目用地不愁,自贸试验区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审批实效提高50%。

目前,长沙“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快推进,实施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跨境电商收付汇制度不断完善……金融创新推出让人惊喜的新举措。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黄花综保区。

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建设各具特色。长沙片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等,引进重大项目50多个,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建设逐步成型,基本覆盖了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足的地区。岳阳片区做好“水”文章、做活“港”经济,航运物流、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加速发展,江海联运效率提高。郴州片区在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闯”出了新气象。

一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934家,实际利用外资7.04亿美元;新引进项目270个,总投资额2743.8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460亿元,占到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30%以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