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扩容带给香港无限机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22 09: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0年正式设立。11年来,前海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如今港企超万家、滩涂变新城,开发开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9月6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前海方案》明确,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前海将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建立健全与港澳产业联动、市场联通、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前海方案》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香港实现由乱转治后,首要工作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尤其是解决香港居民关心的住房、就业、年轻人向上流动等问题。《前海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关心,对香港繁荣稳定的支持。

香港近年来总量增长背后掩盖了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结构性问题。1971-2016年,香港的基尼系数从0.43提高至0.54,贫困人口超100万,已成为全球贫富悬殊最大的区域之一。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是因为香港面临的瓶颈问题难以根除。

首先是香港地域和市场狭小,陆地总面积1106.66平方公里,700多万人口,香港自身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狭小。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与内地人员往来严重受阻,有限的市场规模使得香港人创业就业发展空间更加受限。

其次是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且发展不平衡,香港服务业占比高达93%,制造业几乎全部转移至内地或其他区域,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中贸易物流、旅游零售受到黑暴事件影响很大,加上新冠疫情的雪上加霜,承受了不小的损失。贸易物流业受黑暴事件冲击已经从第一大产业下滑为第二。作为目前香港第一大产业的金融业,贡献了GDP约20%,解决就业却仅有5.5%。这种结构的变化进而加剧了收入的不平衡现象。反观大湾区其他城市,深圳第一大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增加值过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中兴通讯、大疆创新、华大基因等一大批世界级领军企业,第二大产业为金融业,增加值超3500亿元,占GDP比重约14%;广州前三大支柱产业是电子产品制造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金融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8%,是广州第四大支柱产业,从业人数在2019年末为83万人,占全市从业总人数7.4%。相比之下,香港高收入岗位过度集中于金融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失衡问题。

由此可见,香港经济中缺失了产业链中吸收高端人才的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制造业缺失又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受局限,仅仅能够吸引一些可以远程或离岸从事服务的金融、法律、贸易等行业,而产品开发、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等环节都布局在珠三角城市。香港只有积极融入大湾区,促进跨境要素自由流动,构建统一的大市场,形成联系紧密共荣共享的产业体系,实现深港同城化、共建大湾区经济圈,才能破解长期制约香港发展的瓶颈问题。

前海扩区后,将在地理、产业和制度三个维度扩大深港合作空间。

前海扩区后,地理空间上打通了东莞滨海新区、广州南沙区、中山粤澳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环湾区走廊,形成环湾区滨海湾地带的闭环。使得香港能够更便捷地进入大湾区核心经济圈和产业带,实现协同发展。

前海扩区后,空港新城、会展新城、海洋新城将纳入到合作区,将形成海港空港联动,实现陆海空多式联运,物流业、会展业、海洋产业将形成更深入的深港联动;大小南山片区和宝安中心区的纳入,将会增加深港高科技产业合作空间。

前海扩区后,将在规则衔接、要素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做出诸多探索,会丰富“一国两制”的新实践,有利于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大局,将能够带动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

此次扩区涵盖了许多与香港合作程度较高的重要区域。比如在港口业务上,香港侧重发展航运服务业,深圳侧重物流业,双方可以共同发展;香港会展行业有丰富的经验,深圳在会展新城的规划建设中可以充分参考;香港机场多年来是国际著名的航空枢纽,深圳方面可以通过深化深港合作,实现两地机场的互补共赢。

今日之科技一日千里,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1978年之前,深圳是滨海小渔村,今天的深圳无疑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深圳GDP从1979 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2.69万亿元;1979年深圳GDP不到香港的0.2%,现在GDP超过香港。特别深圳不仅仅只是有服务业,深圳更多的是科技创新,2019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1328亿元,占GDP比重4.9%,而香港仅为0.86%;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75万件,占全国的30.6%,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过去香港社会存在固守传统和“等靠要”思想,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被动接受,没有主动求新求变。

中央对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给予了很高期望,采取了创新的改革方案,《前海方案》就是创新政策的集成,旨在让尽可能多的香港社会阶层融入到《前海方案》中来,能够主动跟内地的制造业、科技发展、服务业,包括绿色金融等融合并进,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通过共同协作,成就一番事业。以此为基础,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国际大循环的促成者和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全面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以此带动整个香港的建设和香港社会的和谐发展。

所以,香港不能固守着以前中国内地和西方世界的唯一沟通窗口的心态,而要看到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状态,要去积极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要看到整个全球的生产链条、全球的经济中心和全球的贸易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果不抓住机会,不能更好、更有效地改变自身,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和大湾区统一市场中,香港必然是不进则退。

那么,香港怎么做,才能紧抓机遇,阔步前进呢?要基于香港是一个流量经济体的优势,进一步发挥香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优势;同时发挥香港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优势,让研发、设计、金融、物流、零售这些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融入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利益共享、共建共荣的产业链,香港不仅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还要深入融合大湾区,成为湾区发展重要一极,与湾区城市共同成为国际国内各种要素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作者:申明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