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沙漠都江堰”防水固沙竖起三道生态屏障

2021-01-14 09: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在甘肃敦煌了解到,一项耗时16年、投资8亿元修建的“沙漠都江堰”生态工程,形成了防水固沙的有效办法,不仅彻底治理水患,而且将沙漠逼退5.6公里,为保护阳关、守住敦煌,竖起了三道生态屏障。

“沙漠都江堰”保护生态敦煌

敦煌被中国库姆塔格沙漠三面包围,沙化侵袭严重,又南靠祁连山,每年汛期受到祁连山北坡肃北和阿克塞洪水的威胁。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关系敦煌生死存亡的大事。

阳春四月,敦煌阳关镇春风和煦,当地居民近年来发展葡萄种植业过上了富裕生活。而就在几年前,春季沙害、夏季水患让居民苦不堪言。2011年6月16日,敦煌突发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水流经“沙漠都江堰”时,十多道堤坝将洪水分流,大大减缓冲击势头,阳关居民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甘肃水文水资源局介绍,这项被称为“沙漠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实际名称是敦煌西土沟流域洪水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是由甘肃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敦煌市政府批准,由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投资建设。2007年完成一期工程,2010年完成二期工程,其他完善工程还在继续建设。

“沙漠都江堰”负责人何延忠说,该工程总计移动沙丘石山500多座,拉运砂石料1亿多立方米,在库姆塔格沙漠风口阳关的最前沿筑起了20多公里的“沙漠长城”,设置沙障100多条,开凿清洪分离河道21公里,通过渗滤净化,拦蓄洪水救活防风林,化水“害”为水“利”,变沙进为沙退,防风固沙生态治理3万多亩,荒漠化治理56平方公里。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冯起说,在“沙漠都江堰”工程实施之后,西土沟的水流量由2006年的0.35立方米/秒增加到2015年的1.1立方米/秒,整整增加两倍,地下水质总体良好,河道出水稳定均匀。

“沙漠都江堰” 为保护阳关、守住敦煌竖起三道生态屏障,把沙漠推离村庄5.6公里之外。带动当地农业发展,阳关镇居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7263元发展到2013年的1.5万元,凸显治沙、驯洪、保家、富民等多重效益。

探索治沙治水新思路

长期关注阳关生态治理的中科院院士程国栋,著名沙漠专家、中科院院士郑晓静等多次到“沙漠都江堰”实地考察并高度评价。程国栋认为,“沙漠都江堰”的治沙治水思路具有创造性和推广性,为解决内陆河流域问题探索出了一个新模式。

调研了解到,“沙漠都江堰”的工程原理是采用洪水疏流——沙石渗滤——洪水拦蓄——集水净化技术,在洪水下泄必经之路挖运修建13条分洪河道,多级梳流将洪水引入水源涵养区,由于砂砾孔径较大,洪水渗漏至地下含水层,形成沙漠“地下水库”,经砂砾过滤后变为清水,在侧渗面流出,汇成清澈见底的溪流,流入下游的人工湖,在戈壁沙漠上形成湖水荡漾、飞鸟栖息的独特景观。

何延忠说,他们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总结出治沙治水新思路——粘土盐壳固沙法。裹挟泥沙的洪水被分流引入沙漠后,通过渗漏,泥沙和盐分凝固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泥壳,将沙漠牢牢地掩盖在下面。泥壳表面沟壑纵横,春季撒草籽,一下雨就生根发芽,流动的沙丘变成草地,以水害治沙害,就是其中的奥妙所在。

不仅如此,何延忠还创造性地开发出生态治沙与生态产业循环发展模式。经过治理后,洪水变成清水,成为高寒冷水鱼种虹鳟鱼的理想水源,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所建的虹鳟鱼养殖场每年收入上千万元。16年来,何延忠及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把多年积累的8亿元资金全部“砸”到沙漠里,才迎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了解到,“沙漠都江堰”生态治理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经成为我国内陆河流域生态建设的成功范式。

“粮弹将尽”独木难支

“沙漠都江堰”探索出依托民间力量解决沙害水患的生态治理模式。然而,敦煌地区生态极其脆弱,稍有松懈,沙丘就会撕开“沙漠都江堰”的防线乘虚而入。何延忠等人担心的是,这种结局正在逼近,分析其原因,一是治沙需要持续投入,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粮弹将尽”,独木难支,难以为继。二是敦煌市个别干部违法行政,导致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停产停业。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危害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速荒漠化治理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需总结“沙漠都江堰”的经验,解决下一步运转维护难题,并逐步推广。

第一,建议政府提供生态建设补贴,减轻“沙漠都江堰”后续建设管护压力。专家表示,十几年来,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投入巨资,用工程的办法解决沙害水患,带动当地农业种植、生态保护、旅游经济发展,可按照收益给予生态治理的主要单位一定补偿。

第二,规范和纠正敦煌市个别干部违法行政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2014年8月,敦煌市政府以草拟的阳关文物保护规划为由,全面叫停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一切建设。经甘肃省法制办调查后认为,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敦煌市有关部门出示的文件存在证据不足、缺乏法律依据和程序不当的问题,责令敦煌市立即纠正其行政违法行为。但企业反映,虽有关部门多次批示,但时至今日,敦煌市没有兑现落实政府的批复承诺和省法制办三项决议。目前,企业停产停业,工人失业,濒临倒闭,殚精竭虑十几年建设起来的“沙漠都江堰”面临生存困境。

第三,制止敦煌部分地区毁林造地现象。“沙漠都江堰”生态治理工程通过治洪增加水资源量使得当地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然而在葡萄种植丰厚利益驱动下,出现严重的毁林造地现象,抵御库姆塔格沙漠侵入的生态防护林被大量砍伐,取而代之的是2年内新增耕地近3800亩。同时当地采用大水漫灌,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原本用于生态防护林灌溉的水资源被农业用水挤占,当地水资源及生态保护受到严重挑战。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