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黄龙县:沉下身子夯实脱贫攻坚根基 让百姓过上红火新生活

2020-10-28 09: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陕西省委网信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陕’耀小康路放歌赞三秦”——第四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深度挖掘、全面展现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进程中涌现出的积极探索、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传递陕西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本次活动的黄龙段由中共延安市委网信办、中共黄龙县委宣传部、黄龙县网信工作中心、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

10月的黄龙县,尽管天气微凉,但是远山近坡层林尽染,与碧水、蓝天和白云交相辉映,交织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行走在这片被誉为黄土高原的香格里拉的土地上,第四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采访团进村庄、入农户,倾听群众心声,关注今昔对比,探寻这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奥秘。

美丽乡村留住“诗与远方”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算上农产品种植、中蜂养殖、平常在基地或者园区打工、村集体分红,一家年增收都在3-5万元左右,好多年轻人都不出去打工了,大家都说日子越来越红火。”黄龙县白马滩镇组织委员贠变侠说。

“我们背靠着黄龙山的资源,发展地道中药材种植,贫困户免费获得优良种苗,平时还能在产业园打工,随着产业发展壮大,大家收入也增多,未来我们黄龙会更红火。”黄龙县中药材产业开发中心干部种亚奇表示。

白马滩镇圪崂村文化墙

瓦子街镇偏石村的民宿

“红火”,是采访团听到最多的词,日子过得红火,产业发展的红火,幸福的笑洋溢在黄龙县的每个人脸上。

除了农业产业成为收入来源外,黄龙县根据村镇特色,深入挖掘独具乡村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设计观光线路,优化景区服务质量,完善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推出特色旅游体验项目,让乡村文化成为这里发展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崭新名片。

中蜂产业园生产的蜂蜜产品

不论是乡村文化为主题的白马滩镇尧头村还是乡愁文化为主题的圪崂村,亦或是融合了现代民宿的瓦子街镇偏石村,都通过加大对古村落群的挖掘、保护力度,原汁原味的还原文化遗存。围绕着“乡村文化”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康养、露营、采摘、文化民俗为一体的黄龙旅游,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成功实现让当地居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农村变景区的目标。其中仅2019年,白马滩镇就接待游客48万人,全村旅游产值达200余万元。

“乡村整体环境变好只是‘硬件’,我们黄龙县还从‘软件’出发,开展脱贫典型、孝德模范、致富能手、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80余场,建成瓦子街镇瓦子街村、白马滩镇神玉村等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兴建村史馆、卫生室、图书室等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让崇德尚礼、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在村镇蔚然成风,为乡村发展凝力聚能,也让来这里旅游的人们看到黄龙的新面貌,更加了解黄龙、爱上黄龙。”黄龙县网信工作中心主任刘忠诚表示。

“硬核”扶贫交出亮眼答卷

2019年,黄龙县在陕西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序列中,位列第九名;截止目前,全县贫困发生率为0.13%;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6946元增加至2019年的11916元;以苹果、核桃、中蜂养殖、种植中药材及特色养殖构成的“4+X”县域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稳步发展;特色农旅融合带火乡村旅游市场……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起来的黄龙县,紧盯产业增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培育生态农业品牌拉动扶贫,壮大生态工业规模助力扶贫,激活生态旅游市场带动扶贫,构建贫困群众增收保障网。

农户介绍种植的花菇

黄龙县的金丝皇菊

围绕“4+X”产业布局,黄龙县出台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支持群众发展产业巩固贫困退出成果十条措施,县财政注入资金1776.2万元,成立47个互助资金协会,吸纳725名贫困户为会员,发放产业互助借款683.2万元。扶持引导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巩固提升核桃、苹果等传统产业水平,大力发展中蜂、中药材、苗木、畜禽等短平快产业,让产业发展逐渐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型。此外,还通过光伏扶贫项目、搬迁户入股分红、壮大集体经济等产业增收制度让贫困群众持续发展有保障。

当地种植的中药材黄精

据统计,截止目前,该县有产业发展能力的1076户3174人建档立卡户,种植玉米7112亩,发展苹果1228亩、核桃5392亩、中蜂1080箱,种植中药材、蔬菜、苗木1194亩,养殖猪、牛、羊1389头(只),养鸡2564只,培育建档立卡新型职业农民24人,多元增收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同时该县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建成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和西安“品溯扶贫超市”,对黄龙农副产品进行品牌塑造、质量溯源、包装提升,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打造“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设有代办点”的电商服务体系,动员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组织累计为贫困户助销农产品880余万元,销售群众农副产品3400万元。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以产业发展增强地区造血功能、帮助民众就地就业也是最直接、最长久的发展之计。黄龙县通过多元的农业发展体系,把贫困群众嵌入全产业链条,实现壮大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共进双赢,也为脱贫后的巩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黄龙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古浪涛表示。

奋斗生活铺就小康之路

黄龙县瓦子街镇高山冷凉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大棚里种植的甘蓝

“我们的村干部现在卖菜去了,估计中午才能回来,下午他还要到大棚里去检查蔬菜种植情况,每天可忙了。不过作为产业带头人,他们用自己的勤劳给大家做了示范,带着村民过上奋斗出来的幸福生活。”在瓦子街镇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瓦子街镇人大主席赵华在脱贫工作时说。

脱贫攻坚必须要有主心骨、有排头兵。在黄龙,从县到镇到村,一支能力强、有担当的村干部队伍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一肩挑”起产业发展的重任,一方面自己投入到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的工作中,承包大棚或蜂箱进行生产;另一方面,根据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际情况,为大家提供如村保洁员、大棚维护员等工作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县委县政府为提升干部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发挥政治引领的凝心铸魂作用,通过大规模集中轮训、专题培训,培养出一大批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有作为,爱农村、贴民心、帮农民、懂技术的基层好干部,汇聚成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带领群众脱贫奔富路。

听一路,记一路,感受一路。通过深入走访,采访团看到一幅以更宽的视野推动产业兴旺、以更高的标准改善民生福祉的幸福画卷正在黄龙徐徐展开,深刻感受到站在历史新起点,黄龙的人们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奋力拼搏、将目光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决心与信心。(陈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