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建“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

为了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增列为2019年立法项目。在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和惩戒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市建立完善不文明行为日常检查和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不文明行为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并向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

北京将建“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

来源: 慈善公益报
2019-10-24 08: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了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增列为2019年立法项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日前,《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其中对热爱首都、文明旅游、文明观赏、旅游秩序等提出相关要求,并提出北京市将探索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文明行为记录将有望与积分落户加分、住房和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挂钩。

突出文明行为可得优惠

征求意见稿共六章64条。参与垃圾减量分类、爱护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文明养犬、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均被列入文明行为规范的相关条款中。

为进一步鼓励市民守文明、享文明,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建立文明行为评价指数体系,开展文明行为评价,制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作为北京市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参考,并向社会公布。

所谓“助人者自助”。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本市探索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依据文明行为记录,完善有关评比表彰、积分落户加分、住房和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优待、困难帮扶、现金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职位晋升、待遇激励等方面将文明行为记录作为重要参考条件”。这意味着,在文明行为方面贡献突出的,及在制止、纠正发生不文明行为的事件中表现优秀的单位或公民,将获得实实在在的奖励。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为城市道德文明建设增添了新动力。

治理惩戒不文明现象

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民意是本次立法的重要环节。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5日至25日,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促进文明行为社会问卷调查。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使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符合民心,我们将开门立法的阶段前移,即在法规草案未形成前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民意调查的结果将作为法规草案形成的基础。问卷归纳了多项市民普遍厌恶的顽症痼疾和陈旧陋习,具体包括:随地吐痰、便溺、乱扔乱倒废弃物,从建筑物向外抛物,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不按秩序排队、霸占座位,乱堆乱放杂物,乱写乱画、乱贴小广告,网络不文明,行人或非机动车乱穿马路,赤胸裸背,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而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明确注明了六方面与首都形象不符的不文明现象,细分为环境卫生、公共秩序、交通出行、社区生活、旅游秩序、网络电信六个方面。

在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和惩戒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市建立完善不文明行为日常检查和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不文明行为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并向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以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以及乱扔废弃物为例,少则可能罚款50元,情节严重的可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而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内实施不文明行为的,经营管理单位有权进行劝阻;不听劝阻的,可以拒绝提供服务或将其劝离,且不退还已经支付的费用。(记者 权敬)

(权敬)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