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新孵化活动在京举行,“红河创新行动”助力哈尼梯田发展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清华大学农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创新孵化活动”于7月5日上午在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此次活动发布了清华美院学生为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梯田所做的相关产品及服务体系设计,并宣布“红河创新行动”正式落地启动。

农业创新孵化活动在京举行,“红河创新行动”助力哈尼梯田发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05 18: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7月5日电(记者 刘玄)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清华大学农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创新孵化活动”于7月5日上午在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此次活动发布了清华美院学生为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梯田所做的相关产品及服务体系设计,并宣布“红河创新计划”正式落地启动。

本次创新孵化活动由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并获得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善品公社的大力支持。来自联合国机构、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学术界和私营领域的八十余名代表参加活动。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农业增长是提高最弱势群体收入、解决贫困问题和促进经济可持续性的最有力途径之一。 粮食和农业部门的创新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产量、农民收入、以及粮食和营养安全至关重要。

“农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农业领域的专家力量与清华美院在设计方面的专长,联合开展服务设计专题研究课程,共同探索农业创新。今年春季,该实验室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以深度贫困地区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梯田为对象,通过设计创新的理念与方法,为当地提出了相应的产品及服务体系设计。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表示,农业创新是消除饥饿、解决营养不良的核心驱动力。“为此,粮农组织中国办公室成立了创新实验室,目前重点关注两大领域:一是信息通信技术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二是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

他还表示,通过服务设计专题课程和创客坊等设计性思维主导的活动,创新实验室能够为各方搭建平台,共同推进粮农领域的创新。

通过在红河哈尼梯田的实地调研以及与专家教授们的深入探讨,清华美院的近二十名学生们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五种创新方案,分别是:稻田认养、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旅游、红米开发、文化保护与推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付志勇教授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协调支持下,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机会与农民们和其他相关方进行面对面交流接触,这给了我们多视角定义问题的机会,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方案设计是十分珍贵的。”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于201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哈尼梯田所处的红河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因此,“农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选取红河哈尼梯田作为项目试点地,既能为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方案,又能帮助当地农民脱贫。

红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冲开介绍,红河县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边疆山区农业县,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原始梯田生态资源,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却是困扰当地政府的难题。他说:“农业创新实验室提出的方案,紧扣哈尼梯田的资源禀赋和地方特色,它立足互联网、电子商务及新媒体的功能,为我们当地农户与市场接轨树立了标杆。”

会后,各方代表和学生们共同宣布“红河创新计划”正式落地启动,五组创新方案将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其它合作伙伴的指导支持下,为落地孵化做出本土化调整,为当地红河哈尼族农户的增收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案。

(编辑:严玉洁 黄河流)

 

(刘玄)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