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 > 时政要闻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我们在行动

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是代表委员交流最多的话题之一。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看来,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2020-05-29 11:30

充分发挥人大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作者:程同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2020-05-29 10:30

藏粮于技,小麦玉米生产能力再提高不是问题

”负责示范区核心试验区任务的齐力新农服公司负责人李朝刚告诉记者,通过应用一系列新技术,示范区平均小麦亩产550公斤、玉米亩产700公斤,生产效率提升20%左右。”  小麦耕层优化二次镇压高效技术、秸秆还田提升地力关键技术……将一系列新成果、新技术种到示范田里,为眼前的这片麦田创造了无限可能。2020-05-29 10:29

业主维权难?新中国首部民法典为你解忧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关于小区业主维权难问题被广泛关注。让我们一起来听民法典编纂专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尹飞的解读。2020-05-29 10:29

哪些水路运输旅客可享优待服务?

根据该规定,对年龄超过6周岁但不超过14周岁或者身高超过1.2米但不超过1.5米的未成年人,国内水路旅客运输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客票半价优待。——对残疾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和残疾消防救援人员,凭其有效证件应当执行客票半价优待。2020-05-29 10:28

黑龙江佳木斯的脱贫“助力”

38栋木耳棚、50栋育秧棚,还有不断扩充的暖棚……驻村工作队为给村里留下立村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帮助村里壮大木耳产业,干得风生水起。新建村党支部书记马英说,发展木耳产业初期,贫困户不敢接手,工作队支招由村干部和党员领衔经营,与贫困户结对子。2020-05-29 10:27

广泛凝聚共识 画出最大同心圆

作者:孙 信(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部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人民政协要凝聚共识。2020-05-29 10:27

工信部:深化信息通信领域“放管服”改革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工信部28日发布《关于深化信息通信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通告》(下简称《通告》)。《通告》提出,减少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事项的申请材料,深化“不见面审批”。2020-05-29 10:27

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中国式民主的集中展现。作者: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020-05-29 10:27

数字化助中小企业渡难关(网上中国)

在江西省新余市新兴工业产业园一家电梯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作业。在启动会上,《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发布,首批推出500余项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缩短转型周期、提高转型成功率。2020-05-29 10:26

施工图敲定 国企多维度提高核心竞争力

朱昌明也判断,2020年国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将更聚焦于转换经营机制、强化激励约束等改革领域,国企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有实质性突破,进一步激发释放国企活力。2020-05-29 10:26

致富靠双手,小康重实干

”  谈及自己的期盼,晏昌平笑言,前一阵儿,他牵头山坳里11户邻家,在山坡的桑园间铺了一条路,还打上了水泥。一望无际的水田里,农机手操纵着插秧机来回穿梭,社员王连发和几个弟兄在后头查看栽插深度。2020-05-29 10:25

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28日16时,全国已收获小麦6500万亩,收获进度约两成。针对湖北夏收初期联合收割机出现较大缺口,农业农村部5月中旬协调七个省份,紧急调度1.9万台联合收割机赴鄂支援,目前湖北夏收进展顺利,3000多万亩粮油作物已实现颗粒归仓。2020-05-29 10:25

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香港回归近23年以来,中央政府坚定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央不仅享有全面管治权,而且享有依据宪法和基本法对于授予香港的所有自治权力的全面监督权。2020-05-28 22:10

民法典编纂体现中国智慧与时代特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积极呼应崇德尊法的社会需求。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民法典编纂相继完成了民法总则、民法分则各编的内容,并在2019年12月23日,推出完整版的民法典草案。2020-05-28 22:10

民法典颁布: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了有序推进,我国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并将修改完善的各分编草案同民法总则合并,成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2020-05-28 22:09

为香港市民安居乐业撑起“保护伞”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全国人大决定针对的是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暴恐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和活动,针对的是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活动。2020-05-28 22:09

中国民法典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2020-05-28 22:09

胸怀“两个大局” 凝聚决胜力量

5月28日下午,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不同寻常的今年全国两会圆满结束。如何更好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时代的大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作答。2020-05-28 22:07

重磅!全文来了

2020-05-28 20:40

以人民的名义,书写民法典时代

-----------------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开宗明义指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0-05-28 20:23

吸引世界目光,中国减贫为什么行?

2020年中国全国两会向世界传递明确信息:中国将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行稳致远。2020-05-28 20:23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国家正在制定鼓励推动企业“上云”一系列举措,加快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协同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精准对接。2020-05-28 20:22

“再量”珠峰,“世界之巅”见证中国力量

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五星红旗再一次飘扬在世界之巅,自豪之情在国人心中油然而生。中国人征服珠峰的过程,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2020-05-28 20:22

汇聚小微力量 重振民生经济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主动化解危机,打好疫后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主动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政府、市场、社会多措并举,汇聚小微力量,激发经济活力,民生重振已在路上。2020-05-28 20:21

“揭榜挂帅”激发科技创新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揭榜挂帅”是一次创新,也是一场改革,对人才观念、用人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作出积极呼应。2020-05-28 20:21

一图读懂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历经几十年、凝聚几代人心血编纂的法典,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央视网特梳理其亮点,与您一起读懂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20-05-28 12:50

2.5万亿减税降费促稳经济基本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一系列政策措施优惠力度大、受益范围广,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张连起指出,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是制度性、持续性的,比如增值税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等,叠加累积效应很大,企业减负会越来越明显。2020-05-28 11:15

同心协力 明天会更好

王小川表示,作为互联网科技的从业者,我们很愿意用自己的担当、能力和活力,去帮助国家做更好的社会治理,帮助我们的国家发展。”  在回应“公益诉讼如何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甄贞以一个真实案例做了形象说明。2020-05-28 11:15

|<< 上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