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最近宣布,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几十年来,一场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世界,也变革了我们生活、工作和沟通的方式,而人工智能则代表着这场技术革命的最新目标。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计划在2020年赶上美国等竞争对手,然后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超越他们,使得人工智能成为经济转型的驱动力。
这些承诺听上去掷地有声,但人们不禁要问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呢?
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自动驾驶汽车,并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潜在优势欣赏不已。不过,对于很多人而言,想到机器终有一天会比人类更智能,就会联想到科幻小说里预测的未来场景——机器掌控世界,如噩梦般可怕。
如果我们想要避开潜在危险,人工智能应当朝着何种方向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甚至就连技术专家们也存在分歧。
伊隆•马斯克是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Tesla)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首席执行官(CEO),他最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人类之所以应当开拓火星殖民地,是因为具有思考能力的机器人注定要接管地球,届时火星可以成为人类的避难所。这位人工智能怀疑论者担忧,人类会意外地为科技所害、导致自我毁灭。早在2014年,他就把人工智能称为人类最大的存在性威胁。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发出过类似的警示。
部分科技创新者则持更加轻松的心态。雷蒙德•库茨魏尔是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的技术开发人员,他相信合理的掌控可以防范末日世界的到来,他以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例,宣称生物技术指导准则在过去数十年间运作良好。“过去39年没有发生过任何严重问题,无论是意外还是有意为之,”库茨魏尔2014年在一篇博客中写道,“我们看到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步、投入临床实践,到目前为止,人们担忧的问题都没有发生。”生物技术曾一度被视作人类面临的潜在威胁,有人担忧不法科学家或利用该技术篡改人类的DNA。
库茨魏尔等人认为,人类过去面临过不少存在性挑战,但总是跨越了阻碍。这种观点令人感到安慰。自古以来绝大多数新发明新创造都存在潜在的两面性,可用于善可用于恶。像是原始人的长矛可以用来猎取食物,也能用作杀人的武器。再比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如果只被用来制做烟花而不是被他人用于战争,人类社会可能会变得更好。
但是,正如我们绝大多数都承认的,人类不能停止进步。人工智能迟早会变成现实,好消息是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携手合作,确保人工智能不会遭到滥用。
过去十年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在人工智能及其他高科技领域与清华大学等中国科研院所进行合作。MIT在一份2010年的报告中写道:“如果我们要参与到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当中来,不论是可持续城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疾病控制,还是其他,我们都必须理解并让中国参与其中。”
随着中国计划在人工智能研发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和中国的国际合作伙伴也应看到这项新技术可能会在就业和全球安全领域产生潜在破坏性后果。
正如全球人工智能专家、谷歌云全球首席科学家日前接受采访时所言,人工智能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能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硅谷的业界领袖、院校的教授学生、立法者、政策制定者、教育届人士……所有人都应当加入进来”。(编译:谌融)
本文作者为《中国日报》高级编辑顾问哈维•莫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