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9日,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在华盛顿落幕,但中美双方未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未发表联合声明、未发布关于彼此市场准入的新公告。外界议论纷纷,很多人据此推测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将触发两国重大贸易冲突。
不过尽管政治措辞强硬,但经济现实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更微妙的是,当特朗普政府因贸易逆差下降缓慢而有意妨碍中美经济对话时,但他们同时又希望利用中美经济对话投石问路,为即将到来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谈判和贸易审定发挥“示范效应”。
事实上,中美全面经济对话蒙上阴影早已露出端倪。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特朗普举行会晤,其间,中美宣布启动“百日行动计划”,旨在改善两国经贸关系、促进两国合作。然而仅仅两周过后,特朗普便发布总统备忘录,要求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依据《1962年贸易扩张法》调查钢铁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特朗普上月访法归来后,继续让事件升温。“他们在倾销钢铁、在破坏我们的钢铁工业,过去数十年间他们一直在这么做,我将会阻止它。有两种方式(可以达成目标):配额限制和征收关税。或许我会选择双管齐下。”
尽管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警告称,美国令人不安的事态发展可能导致两国关系脱轨,罗斯仍然火上浇油地表示将向特朗普提供系列备选方案、基于国家安全限制钢铁进口。
重要的是,钢铁进口莫名成为国家安全威胁,这不仅是一个中美双边问题,而是一个多边挑战。
由于钢铁进口突然成了一个“国家安全”问题,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也被卷进了这场飞来横祸。上月中旬,欧洲的北约领导人们也加入其中,他们发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游说活动、反对美国打压钢铁进口。他们认为,相较于中国,此举将对美国的盟友造成更大的打击。于是,忧心忡忡的德国、荷兰等欧盟国家的领导人向马蒂斯而非商务部长罗斯陈述情况,马蒂斯向白宫传递欧盟盟友们的担心。在白宫内部,这一问题还激起贸易强硬派和温和派之间由来已久的分歧。
华盛顿的北约盟友们不相信美国所谓的国家安全说辞。如果特朗普政府当真说到做到,部分欧盟领导人甚至准备对其展开打击报复。
而美国的NAFTA盟友们也在密切关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祸。如果特朗普政府计划把钢铁当作国家安全威胁,加拿大和墨西哥十分清楚,问题的焦点将会是NAFTA,而不是中国或德国。
中国的钢铁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但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极低——不到2%。华盛顿的NAFTA盟友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韩国、日本,才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出口国,这四个国家在美国市场占据的份额分别为17%、9%、12%和7%,接下来是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德国、中国台湾、越南,然后才是中国大陆。
所以,如果特朗普当真一意孤行要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美国的NAFTA盟友们将首当其冲。不过,倘若特朗普把目标范围扩大至进口铝、半导体、纸和家用电器,中国和美国其他的主要出口国将会成为靶子。
下一步将发生什么,又会在何时发生呢?理论上讲,罗斯需在270天内向特朗普提交调查报告。如若报告中认定钢铁进口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特朗普必须在三个月内决定他是否认可罗斯的发现,以及应当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但备受期待的NAFTA将会推进得更快。根据美国贸易代表署最近发布的谈判目标,美方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贸易逆差。让自由贸易倡导者倍感痛心的是,美国贸易代表署的目标很少涉及争端解决机制、知识产权、原产地规则等争议热点问题。NAFTA谈判很可能漫长且充满火药味。更重要的是,无论对悬而未决的其他贸易审查(尤其针对韩国),还是对欧洲(特别是德国)和亚洲(中国和日本)所谓的“逆差罪犯”,NAFTA的目标都可能成为样板。
大选期间,特朗普说要征收45%的钢铁进口关税。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的团队提出把关税定在10%。但最近特朗普在白宫会见22位主要政府官员时,即便遭到近20人明确反对,特朗普仍然表示希望征收20%的关税。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特朗普执意要对抗主流意见?
特朗普的关注点从来不是美国的中间派选区,而是通过选举人团助其获胜的选区,以及他提出的并得到这些选区支持的竞选目标,尤其是誓言要消灭贸易逆差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
时机至关重要。过去几个月来,共和党人两次试图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未果,而特朗普政府的税改计划也在国会陷入僵局。中期内,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穆勒的调查也许会破坏特朗普的政治前途。短期内,它会让所有有赖国会支持的改革复杂化。不过,调查不大可能限制特朗普颁布贸易政策,因为贸易政策可以通过行政权力强制施行。
这也许就是首轮中美经济对话期间特朗普出言不善的原因所在。他需要众人皆知的短期胜利来安抚他的选区、来恢复政府的信誉,即便这意味着疏远美国在欧洲的北约盟友、在北美的NAFTA伙伴、在东亚的搭档韩国和日本,以及中国。(编译:谌融)
本文作者为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新加坡欧盟中心的客座研究员丹•施泰因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