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特朗普举行会晤,其间,中美宣布启动“百日行动计划”,旨在改善两国经贸关系、促进两国合作。当时,罗斯表示:“这可能听起来有点野心勃勃,但(双方)商谈的速度将发生巨大变化。”
然而仅仅两周过后,特朗普便发布总统备忘录,要求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依据《1962年贸易扩张法》调查钢铁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如果罗斯认定进口钢铁危及国家安全,身为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有权采取措施修订进口相关的法律条文,使得“进口(钢铁)不再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并且,从特朗普最近发表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有意这么做,比如采取设定进口配额、对进口货物征收税费、商讨签署更严格的贸易协定等措施。
自2000年起,全球钢铁市场发生了巨变。大约20年前,全球年粗钢产量约为8.5亿吨,其中超过一半来自北美、欧洲和日本(即七国集团),中国所占的份额仅为15%。
过去,发达经济体是主要的钢铁生产商;如今,全球钢铁产量中的70%来自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这才是近年来美国和欧盟的钢铁保护主义浪潮愈演愈烈的真正原因。不过,特朗普的最新尝试却在撕裂这个“跨大西洋战线”。
由于钢铁进口突然成了一个“国家安全”问题,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也被卷入其中。上月中旬,欧洲的北约领导人们也加入进来,他们发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游说活动、反对美国打压钢铁进口。他们认为,相较于中国,此举将对美国的盟友造成更大的打击。
华盛顿的北约盟友们不相信美国所谓的国家安全说辞。在布鲁塞尔,有越来越多人认为如果特朗普政府当真说到做到,理应对其展开打击报复。
理论上讲,罗斯需在270天内向特朗普提交调查报告。如若报告中认定钢铁进口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特朗普必须在三个月内决定他是否认可罗斯的发现,以及应当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尽管如此,潘多拉的盒子已经开启,任何一个不友好的决策不仅会使中美双边关系偏离正常轨道,还将造成美国的北约盟友渐行渐远,并破坏业已取得的全球经济发展成果。(本文作者为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新加坡欧盟中心的客座研究员丹·施泰因博克)
(编译:谌融)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