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图尔特•吉特尔•巴斯滕(英国)
3月8日,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主任李斌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政府将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家庭生育二孩。
此前据《中国日报》的报道称,政府考虑采取“生育奖励和补贴”等激励政策,鼓励更多夫妇生育二孩。从限制到鼓励,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革命性转变十分显著。这也表明了政府对国家人口状况的关切。
表面上看现金奖励计划似乎行得通。然而,新的政策就算通过了,也不代表其中就不存在潜在缺陷。计划生育的另一个原因,是想通过大量投资,为独生子女提供教育和其他领域最好的机会,让孩子的人生有一个尽可能好的开端。因此,在不减少第一个孩子人生机会成本的前提下,要减少家庭生育二孩的花费,政府将要为每个家庭提供一大笔津贴。对于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来说,执行这类政策将会大量增加财政支出负担。
很少有证据可以证明生育奖励计划能有效提高生育率。例如,新加坡政府提供名目繁多的育儿补贴,生一个孩子最高可获得80万元的津贴。然而,新加坡仍然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以俄罗斯的“母亲资本”计划为代表,即便是看似成功的奖励计划,在仔细观察下也会发现,它产生的结果也是喜忧参半。
现金奖励计划往往只解决了生孩子的绝对成本。大量的证据表明,生养孩子的机会成本也是重要的因素,尤其对女性而言,由职业发展和收入效应产生的机会成本不容忽视。
此外,现金奖励计划仅仅考虑到生育的经济成本,而忽略了造成某些地区生育率偏低的其他原因,例如年轻人找工作难、买房难、生活成本高、托儿服务短缺等因素.此外职场上对怀孕女性的歧视、对家庭不友好的职场文化、因为渴望自由而害怕承担责任的“恐婚”等等也都造成了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
一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是推动计划生育政策改革的关键力量, 但其他政府部门也应该认识到,想要调整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状况仅仅依靠卫计委是远远不够的。几十年来造成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的并不只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其他部门也负有相应责任,这些部门应当对此有很深的认识并且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有孩夫妇、可生育人群、老人和孩童等公民的权益,往往会提高生育率。政府若真想为生育二孩消除“瓶颈”,就不能仅仅提供现金奖励,还需推动社会转型,保障有孩夫妇、想要生育的人甚至不想生育的人的权益。
此前《中国日报》采访了一位家住北京的白女士。,这位三岁女孩的妈妈表示,相对于现金补贴,她更希望政府在她生育二孩的时候提供更为健全的社会公共政策以帮助像她这样的在职父母。比如延长产假,为生育妇女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健全社会福利制度等。我也认同这种观点。
好消息是,卫计委以及关注到这些父母的需求,他们的官员也承诺将采取更多的举措来解决上面的问题。
作者是牛津大学人口学家,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客座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