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拍十余部 他们用镜头做好传承
95后的李英杰,已经参与了三部民俗文化纪录片拍摄,巴山背二歌、地方川剧和南充蛴蟆节,每一次拍摄都让他感触颇多,除了用所学知识记录下这些文化,还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进来。
其实,早在2013年,李英杰的师兄师姐们就开始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民俗文化。“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用影像记录保护传统文化,是教学实践更是专业意义。”王亮介绍,2013年至今,已经拍摄了10多部记录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纪录片。“开始多是教学实践,后来在实践中,学生们对传统民俗的关注越来越主动,也越来越有参与保护意识。”王亮介绍,用现代化的拍器材、拍摄手法、呈现形式拍摄年轻人喜欢的纪录片,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并保护地方传统民俗文化。
传播学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王亮等教师带着学生们在教、学、研过程中的一种尝试、探索和坚持。4年多时间里,他们用镜头记录着南充及川东北各城市的地方民俗、非遗文化。《指尖秀》讲的是广元马柳刺绣,《影中戏》记录着川北皮影戏,还有南充丝绸、川北金钱板、巴山背二歌、南充蛴蟆节……10多部纪录片里,学生们通过镜头和专业所学,记录讲述着文化的传承保护。今年,他们正筹备着拍摄广元的川北薅秧锣鼓、广安的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据了解,这些记录片拍摄完成后都会赠送给非遗传承人作为保护记录资料,同时,还将整理汇编,在西华师范大学筹备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