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印度学者: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亟需中国智慧与力量

作者:阿米坦都•帕里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1-17 10:31:55
分享

【老外谈】印度学者: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亟需中国智慧与力量
 

【老外谈】印度学者: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亟需中国智慧与力量

 
作者:阿米坦都•帕里特(印度)

2016年是特别的一年,因为世界发生了两起影响深远的黑天鹅事件。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新总统以及英国脱欧公投都对全球化构成了巨大挑战。这两起事件都是强烈的反全球化政治说辞的后果。在美国和英国这种说辞得到广泛认可,反映出盎格鲁-撒克逊世界很多人对全球化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全球化的支持者们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就是通过强调全球化的益处塑造全球化进程的政治合法性。所以,为全球化作出合理解释将是本届世界经济论坛的重要议题。

竞选者因为内向型的政治和经济策略而当选国家领导人,这显示出全球化已让很多人不高兴。更多的领导人可能会利用这种形势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政治目标。这很快就会造成一种局面,也就是好几个大国的领导人都反对全球化。对全球化的不同态度可能导致世界走向分裂。世界两极分化不利于全球贸易的发展或者全球商业生产网络的增长。

全球化拥护者需要去劝说那些怀疑人士,让他们相信全球化是可以带来益处的。世界领导人在这个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对全球化前景要做更客观和包容的阐释,从而去反驳那套反全球化说法。有一些国家的人民从全球化中受益良多,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适合引领这种阐释。在这方面,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合适了。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成功地融入世界经济。这个融合首先从货物贸易开始,进而发展到服务领域。逐渐地,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人民币也成为最广泛交易的一种货币。通过与世界进一步的融合,中国成功了创造了经济机会、就业以及让很多人脱离贫困。中国的经济成功是二战结束后亚洲一些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积极拥抱全球化得以发展经济的延续。不过,由于体量巨大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成功要远比其它国家更为引人注目。

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经历传递出的关键信息就是它的包容性和以人为本的特征。全球化不能让所有的人同时都获益。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失败者,应该主要通过国家政策,比如再就业或者技能培训项目,给他们提供其它机会。如果政府不能慎重解决全球化的消极面,那么全球化的包容性就很难获得认同。而这正是西方失败之处。

2008年的金融危机说明西方经济大国在调控方面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国家对银行信贷和资产抵押肆无忌惮的扩张熟视无睹,让这些错误得以累积出现。在调控出错的同时,一些机构也犯下大错,在危机袭来时根本无法预测和控制危机。这场危机的作恶者大部分并未受到惩罚,这更是说明了这些机构的无效。因此毫不奇怪,那些自己未犯错却被危机重创的人对支持全球化、制定调控措施和管理机构的领导人和精英们都倍感失望。这些受影响的人也就是反全球化的坚定拥趸。

随着习近平主席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国际社会将意识到有序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充分考虑人民关切是至关重要的。商业领域常会失去耐心,追求政策的迅速变化。虽然没有商业参与全球化就不能前进,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的有效参与,全球化也就失去了包容性和政治合法性。因此,对国家领导人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充分考虑全球化影响下的各领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这可能意味着放缓融入全球的进程,直到人们掌握了技能以及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这种政治远见和智慧理应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强调的“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标志。

全球商业都在期待中国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就全球化释放出高屋建瓴的信息。反全球化声音在世界很多地方兴风作浪,此时中国就是全球化最光彩照人的面孔。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是否会顺利发展,这要依赖中国是否能够在很长时间内强调全球化的包容性以及劝说怀疑者意识到全球化的益处。(翻译:凌晨)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

(翻译:凌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