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树洁:稳定增长是2017年中国经济的第一要务

作者:姚树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2-27 15:09:15
分享

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16日圆满结束,本次会议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该会是中国年末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会议,因为它明确了2017年中国的政策走向和经济发展目标。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国家GDP总量和人均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在连续三十多年实现经济两位数增长后,中国经济自2010年起连续六年增速放缓。2016年中国前三季度年化GDP增长率仅为6.7%,较2015年的6.9%和2010年的10.3%有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这种经济下行压力似乎并没有消失。

过去,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辆马车,中国在2010年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于2012年成为最大贸易国。然而,这一切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出人意料地改变了。

“十一五”(2006-2010)期间,每年总投资增长率超25%,但这一数字在“十二五”期间跌至18%,下降了七个百分点。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总投资增长率进一步降低至9%。2001至2014年,中国出口以每年超16%的速度增长,但在2015年和2016年前十个月分别减少了2.8%和7.7%。

显而易见的是原先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两辆马车已经失去动力,国内消费成为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唯一动力。

出口减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虽然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正在复苏,但上一季度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4%、1.5%、0.5%,远低于危机前水平,而这三大主要经济体占全球GDP总量的一半以上。

亚洲表现较好的高收入经济体如新加坡、台湾和韩国,它们承受的经济增长压力要大于中国。金砖国家两大重要成员俄罗斯和巴西也经历了货币严重贬值和负增长。在世界排名前十的经济体中,只有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高于中国,但其经济规模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

由于已实现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的中高收入目标,现在中国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比如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社会服务缺乏和人口老龄化。

在面临外部和内部双重挑战的情况下,中国依旧计划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继续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未来发展不会继续恶化自然环境。中国政府希望实现绿色发展、包容发展和创新发展这一综合目标。

中国是一个大国,与别的国家相比,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就中国的体量而言,要在社会与经济发展方面更上一层楼均非易事,可如果处理得当,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与可塑性将远远超过大部分国家。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国内市场庞大,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也相当大。通过推动国内市场更有效地运行,并缩小群体与区域间的差距,中国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克服国际或国内的种种不利因素,实现相对高速的经济增长。

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依照五年计划与定期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进行。近期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制定出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的下一年度发展目标。

十三五规划对于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持最低6.5%的年均增速不仅是2017年的经济任务,更是整个十三五期间的任务。

可是,要达到这个增速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政府的精心谋划必不可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应当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集中出台政策。

第一,深化供给侧改革,减少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过剩产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降低企业杠杆率,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创新产品及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释放投资及先进产能。

第二,重点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满足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对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更高的要求。通过土地及不动产权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令农业产值增加,农民致富能力提高,人民膳食质量改善,以及更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

第三,通过适当的财政及货币改革,中国仍希望维持相对高的投资占比,并确保人民币汇率平稳,防止发生如同近期的大幅波动,以及扩大有效消费需求,保持现有增速。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改革都来源于中国的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无关。然而,中国政府也十分强调“一带一路”所扮演的角色,与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促进机制有着根本不同。“一带一路”的目标是与有关各国在贸易、投资及人员往来等多个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其原则是创建互利共赢的全面国际合作新机制,因而要求各国共同分担推动世界经济保持长期繁荣的责任。

作者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