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了“却感受不到幸福”的问题如何解答?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现在农民有车有房有存款,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为什么却感受不到幸福?”近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向平华讲述的隐忧和困惑,搅起了舆论场的波澜,引发一片热议。
应该看到,这种担忧,其来有自。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创造了更加富足的物质基础,享受到了更加宽裕的生活条件。以前,拥有一件新衣,吃上一顿美食,家里添置上“老三样”,就能让我们幸福感“爆棚”。而如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温饱已经不再成为问题,那些曾经的感动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许,物质财富增长仍是幸福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其乘数效应却是在不断递减的。
然而,精神文化的缺失,恐怕是更加重要的原因。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加速流动,原本的“熟人社会”逐渐被“原子化”的个人所取代,家庭、宗族、社区等已经不能无时无刻充当个体的感情港湾;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触角无所不在的蔓延,也让原本支撑乡村的道德原则,逐渐被市场原则所取代,加上不少人“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缺少了精神营养剂,只能任由“栖息地”被侵蚀。
向平华在发言中所举的一个例子,尤为值得警醒,一个村民把自己的父亲打伤了,肋骨都断了两根。事实上,翻阅新闻报刊,类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古人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当孝老敬亲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其折射出的,正是道德的真空和人心的滑坡。在这种境况下,物质财富的增长,几乎成为了幸福感的唯一来源。而物质财富所带来的幸福感,却是在不断递减的。幸福感弱了,症结就在于此。
“一个家庭的幸福是在文化基础之上的,是用文化传承的。没有文化,挣再多的钱也守不住,都是昙花一现。”朴素的语言,背后却是对文化传承最大分贝的呐喊。增强我们的幸福感,离不开文化道统的重建。从培育作为“最无言教育”的家风,到传承千年的文化根脉,激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再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须臾不可放松的举措。
事实上,涵养我们的时代心灵,不仅关系着每个人的幸福感,更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只有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从这个角度而言,重建精神道统,延续文化血脉,不仅是每个人面临的挑战,也是这个国家必须解答的“时代考题”。
- 日本前首相访问克里米亚 外相坚称继续做工作劝阻
- 莫迪出访印度洋三国 谋求扩大军事经济联系
- “伊斯兰国”公布新视频:少年枪杀“以色列间谍”
- 日本3·11大地震四周年 灾民“心伤”至今难愈
- 委内瑞拉总统将申请授权 防止美国军事入侵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30日,委内瑞拉加拉加斯,超过5000人参加色彩跑活动,俊男靓女炫彩狂欢,为儿童医院筹款。
详细>>精彩推荐
- [电影] 《少年时代》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
- [颁奖] 第57届格莱美获奖名单出炉
- [热议] 筷子兄弟方否认全美音乐奖买奖:买得起吗
- [拍卖] 玛丽莲梦露300件遗物将拍卖 预计可以售出621万
- [电影] 环球难以终结《速激》系列 辟谣称至少还有三部
- [热点] 《西游记》重播3000次 六小龄童申吉尼斯
- [蜡像] 海瑟薇新蜡像吓人 发型土气张血盆大口
- [新片] 人气日剧《MOZU》将拍电影版 西岛秀俊继续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