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接地气要常态化 让两会走近更多市民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新媒体集中亮相,澎湃网、东方网、“伴公汀”、“上海观察”等都推出了适合移动互联网的全新报道形式,让两会进一步放“低”了姿态,走近更多市民。
新媒体架起了两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使得两会报道更亲民、更新颖、更有趣了。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一是形式新。公众微信号“伴公汀”从文字照片拓宽到视频,在政协会议现场引发“抢话筒”效应;东方网“新闻随身听”移动端、“澎湃”网的现场声、全景现场等栏目,网友可以一边读记者报道,一边听现场声音,还可发评论、提问题,犹如身临其境。二是内容精。“上海观察”力推一篇篇深度分析与评论的文章,从不同切入口解读两会,网友捧着手机,直呼“长知识”。三是传播快。一些代表、委员利用新媒体晒议案提案,与公众积极互动。正是“随时随地在线,随时随地互动,随时随地传播”。
当然,新媒体不能是一种“亲民秀”,更不能止于眼球效应,而要贴民生、接地气常态化。首先,新媒体能否常态化,关注两会议案、提案一条条落实?据媒体透露,去年两会上,有委员提出,曾向有关部门提出“提倡用公筷用餐”,当时回复是“解决采纳”。然而一年多过去,该委员发现落实这样一件小事并不尽如人意。其次,新媒体能否在两会闭幕之后,继续被广大民众关注和监督?新媒体能否向代表和全社会有声有色地公开有关民生的提案内容、办理过程和结果?据媒体报道,在这次两会上,市政协主席吴志明表示,将逐步向公众公开委员提案。提案公开了,过程透明了,结果敞亮了,才能避免“热热闹闹一周,冷冷清清一年”的尴尬境况。再次,新媒体能否成为代表委员们联系民众的常态渠道?在两会结束之后,有的网络关闭了两会专题窗口,有的代表微信就开始处于“僵尸状态”,甚至是“零更新”。那么,新媒体能否在拓宽老百姓的参与渠道、创新监督方式上,提供创新平台?接地气、听民声还是要常态化。
- 阿根廷西北部两直升机相撞 机上10人全部遇难
- 数十名中国孕妇被美移民局约谈 或被联邦法院传唤
- 美制裁7名委内瑞拉官员 委称将作出回应
- 民调显示安倍内阁和日本自民党支持率双双下滑
- 俄罗斯确定杀害涅姆佐夫凶手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30日,委内瑞拉加拉加斯,超过5000人参加色彩跑活动,俊男靓女炫彩狂欢,为儿童医院筹款。
详细>>精彩推荐
- [电影] 《少年时代》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
- [颁奖] 第57届格莱美获奖名单出炉
- [热议] 筷子兄弟方否认全美音乐奖买奖:买得起吗
- [拍卖] 玛丽莲梦露300件遗物将拍卖 预计可以售出621万
- [电影] 环球难以终结《速激》系列 辟谣称至少还有三部
- [热点] 《西游记》重播3000次 六小龄童申吉尼斯
- [蜡像] 海瑟薇新蜡像吓人 发型土气张血盆大口
- [新片] 人气日剧《MOZU》将拍电影版 西岛秀俊继续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