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清风雅集——张慧斌扇书艺术品鉴

奥一网 2015-06-15 15:52:27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雨果

古有诗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这凉友即是扇子。

扇子最早称“翣”,起源于中国。它起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渐渐地,扇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中国扇孕育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蔚成独具东方风韵的文化奇观,它与中国书画艺术的结合,成就了中华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诞生了一批千古传颂的名家与名作。

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宋代苏东坡,明代的唐伯虎、仇英,从清代的石涛、吴昌硕到现代的徐悲鸿、齐白石等,都曾在扇子上书画了经典的传世之作。唐宋时期,扇面书画不断盛行勃兴。明清扇书集诗、书、画、印为一体,整体艺术水准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时光定格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扇书扇画艺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和艺术特点,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这其中,书法家张慧斌是不得不提的一位。

女书家作品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譬如精致、清雅、秀逸,显示了女性细心耐性、情感细腻等心理特征。张慧斌的扇书艺术,除了具备上述共性外,还有洒脱、豪气和硬朗的个性,显示出女中“豪杰”的率性,而更多的是“雅”的一面。

张慧斌之“雅”,体现出的不是古雅,而是清雅,清澈,清风与清气。她在书写过程中对于笔墨的拿捏做到了恰到好处。技巧是书法家传达自己审美趣味的一个手段,为了真实地表达,可以看出,她是以一种淡定平和自然的心态来持守、运用技巧,很纯、无杂质,以求宁静致远。

这种清风之雅,体现了张慧斌的一种生活哲学和艺术修养。林语堂有观点云,生活的艺术化才是真正的、最高的生活。同样,艺术的生活化也应该是真正的、最高的艺术。张的扇书艺术将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很好地融合了。

清风雅集——张慧斌扇书艺术品鉴

张慧斌扇书作品

清风雅集——张慧斌扇书艺术品鉴

 张慧斌扇书作品

在当下,扇面书画作品作为扇子的某些功能已逐渐淡化,但在历史长河中,扇面书画已积淀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与元素,一柄在手,不只是驱暑纳凉,更多的是一种风雅,通过把玩观赏来陶冶性情。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莫不对其喜爱有加,如王羲之为一卖扇老妇题字“促销”的故事,堪称现代文创产业的鼻祖,宋徽宗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赐给大臣等。

在古代,扇子是文人墨客传播交流书艺的绝佳方式。文友相聚,互馈题扇一柄,既增进了友谊,又切磋了书艺,真乃赏心乐事。它同时也是文人间珍藏友情、记录交往的物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能书会画的达官贵人,扇上一书一画,价值千金。当下的扇书融入了现代功能和元素,扇书艺术得到传承和进化,扇书收藏已蔚然成风。

张慧斌扇书艺术在形式、内容和谋篇布局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她的扇书在布局上有长短式、平展式、间隔式等,并结合扇面随形布势,以求整体协调。不同的书体或写数段不同的内容,则以间隔式的布局较为适当。这种间隔留给观者视觉的转换过程,避免了不同书体的冲突和不同内容的混淆。这种依次分块、空间夹白的布局方式体现了疏密参差之美。

清风雅集——张慧斌扇书艺术品鉴

张慧斌扇书作品

清风雅集——张慧斌扇书艺术品鉴

张慧斌扇书作品

可以说,张慧斌的扇书作品更进一步地把一个人丰富、复杂的思绪、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精神世界也更充分地展示在观者面前。一个人具有这两方面的笔墨,动静结合,适时适性地运用,颇为默契。

在章法上,她根据扇面的形制,注重空间分布,虚实相映,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显示出从容淡定,逍遥自在的一面。扇面尺幅小,但境界不小,字小气势不小。在有限的空间中将内容与形制、整体与局部、正文与落款、题跋与钤印的独特美感充分展现出来,阐释笔墨、造型、情感等无限深邃的艺术语境。

清风雅集——张慧斌扇书艺术品鉴

张慧斌扇书作品

诚如《墨子闲话》所言:“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张慧斌的扇书艺术对标当下扇书艺术的顶层水准,还存在着求索美真的空间,但其早期作品见证着其不断成长的足迹,勇攀高峰的艺术追求,或许更能体现出“书农”的本真。

 

 

编辑: 中文标签: 雨果
和为贵 海星之死
日本马桶再发力:正酝酿一场新“革命” 北极圈天然气之星:中俄能源合作开启新篇章
高考撕书狂欢过后 看各学科知识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叛逆少女到好莱坞导演:图片回顾寿星朱莉的精彩人生40年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