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文化产业的坐标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1.总体实力稳步提升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骨干文化企业在市场大潮中应运而生、发展壮大。本届“30强”企业主营收入2802亿元、净资产2503亿元、净利润272亿元。其中,主营收入、净资产均创历史新高,分别比上届增长14%、21%,连续两年保持超过10%的增长率。上届“30强”中有26家企业在本次继续入围,占总数的87%,且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分别比上年增长12%、19%,“30强”企业的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图2
2.增速继续维持高位增长
本届“30强”企业主营收入、净资产分别比上年增长12%、19%。近四届入围企业的主营收入总额分别为1595亿元、2047亿元、2451亿元、2802亿元,平均每届增加约400亿元,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见图2)连续七年荣获“文化企业30强”的保利文化集团,已形成演出与剧院管理、艺术品经营与拍卖、影业投资与电影院线管理三项主业并举的产业格局。2014年,保利文化的艺术品拍卖业务以77亿元的年成交额,成功实现全球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五连冠。
3.“走出去”步伐加速推进
“出口总额”为上届新增加指标,也是本届增速最快的指标,本届“30强”企业共有23家企业开展了出口业务,比上届增加3家,实现出口总额52亿元,比上届增长33%。
2014年7月,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圆满收官——凤凰传媒以8000万美元收购美国出版国际公司童书业务,实现了对电子有声童书全球市场的崭新布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每年在境外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和综合文化活动5000多场,把中国的精彩文化推向了世界各地。随着“走出去”步伐不断加速,骨干文化企业在服务国家国际交往战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3.从“30强”看骨干文化企业发展的特点和亮点
以“互联网+”为契机,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加速,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2014年,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从第七届“30强”企业可以看到,浙江联合出版集团、河北出版传媒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广泛使用新技术,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顺应互联网消费新趋势。
图3
从七届入围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集团化文化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全产业链”和多元化经营模式趋势明显。具体表现为入围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纵向一体化,又在文化产业各门类中实现横向一体化。(见图3)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丰富文化发展的内涵、加快文化演进的步伐、延伸文化传播的领域。连续六年入选“文化企业30强”的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23.54亿元,将中国首个自主品牌的主题公园整体输出海外;福建网龙网络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网络游戏、移动互联网、动漫文创和在线教育等业务齐头并进的互联网文化科技集团化企业。
在“文化+”的引领下,文化与科技、旅游等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共振效应凸显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融合”被认为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新常态”形势下的重要发展态势。随着产业发展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文化企业必将实现经营业态的多元化。文化企业30强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产品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文创产业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文化+”催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凸显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亮点和特色。
诸多“30强企业”在“文化+”引领下,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既拓宽了文化产业的覆盖面与内涵深度,又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以“文化”为核心,不断创新,打造出集聚文化旅游、文化节庆、文化演艺、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相关产品制造等业务板块的文化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多维布局集群。通过“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多元融合,丰富文化产业业态,激活了产业生命力。
并购重组日趋活跃,有力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企业做强做大的过程中,并购重组是最有效率的途径。过去一年,我国文化企业在破除地区封锁、行业壁垒和所有制界限做出了探索,努力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年国内文化产业领域共发生逾170起并购重组与战略性入股事件,涉及金额超1600亿元。
百视通通过吸收合并东方明珠,实现两家上市公司合并,通过平台整合,实现了超过千亿元的市值,跻身全球传媒娱乐行业上市公司前15强,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成功转型。宋城演艺出资约3亿元,入股北京演艺集团旗下的两家控股子公司中国杂技团和北京歌舞剧院,这是我国国有剧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大单”。并购重组有力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升了国有文化资本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精彩推荐
- [热点] 53岁克鲁尼被曝造人成功 娇妻已怀孕3月
- [电影] 《少年时代》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
- [颁奖] 第57届格莱美获奖名单出炉
- [热议] 筷子兄弟方否认全美音乐奖买奖:买得起吗
- [拍卖] 玛丽莲梦露300件遗物将拍卖 预计可以售出621万
- [电影] 环球难以终结《速激》系列 辟谣称至少还有三部
- [热点] 《西游记》重播3000次 六小龄童申吉尼斯
- [蜡像] 海瑟薇新蜡像吓人 发型土气张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