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汉能李河君引领新能源革命

中国网 2015-04-30 10:08:27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李河君认为:能源、粮食和环境问题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其中能源问题排在首位。近年来,为迎接后化石能源时代向新能源时代的过渡,各国都积极研发各种新能源技术,同时利用各种补贴政策或优惠政策推动新能源发展。

关于新能源,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按照我国的界定,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多种新能源并行发展。李河君说,近10 年来,我国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各个领域也都有一定的布局和积累。

但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并非每种新能源的发展都能称为“能源革命” 。正如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主次问题,能源替代路径也应分清主次: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其他作为辅助。

那么,我们应该将哪种新能源作为主打呢?我们总结出如下三个选择标准:第一,为了避免资源枯竭的问题,这种新能源必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起码是可循环利用的;第二,为了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新能源必须是无污染的(包括能源自身无污染、装备制造及工程施工过程无污染、消费过程无污染);第三,利用这种新能源的技术必须是当前人类已经熟练掌握并且有很大改进空间的。

除太阳能外,其他能源都难以同时符合以上标准,而且实践也已经证明,其他能源各有缺陷,不能引领能源发展进入“革命性”进程。

在第一章我们已经详细论述过,并将新能源中的两种——风能和水能——排除在了“新能源革命”引领者的名单之外。

李河君说,下面再来证明,为何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和地热能不可能成为新能源革命的引领者。至于页岩气,因为比较复杂,我们留待后面的章节论述。

与风能相比,生物质能发展则更早地陷入了困境。

在几年前,生物质能曾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新能源发展中大有可为的一种,于是,诸多生物乙醇项目纷纷上马,而如今这些项目几乎全部陷入困境。原因在于原料短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土地资源可用以生产生物能源。

生物质能不仅与民争地,也与民争粮。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每生产1吨生物乙醇,需要 3.3 吨玉米或 7 吨木薯或 10 吨红薯或 15~16 吨甜高粱。

联合国曾预言,到 21 世纪中叶,全球的食物和燃料需求将是现在的两倍,并警告说,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将导致食品供应减少、价格升高,尤其是在非洲等贫困地区。

要种植足够的植物以制造替代汽油的生物燃料,需要的土地数量令人震惊。美国每年需要 5 300 亿升汽油和 1 514 亿升柴油。即使把美国所有的大豆都拿来制造生物柴油,也只能满足 6%的需求。近几年,美国每年约有 40%的玉米被转换成酒精,但仅能替代 9%的汽油消耗。而减去玉米耕种、收割、运输,以及把它转换成燃料所消耗的能量,玉米酒精所减少的碳排放根本微不足道。考虑到付出巨大代价制造的生物燃料仅能减少9%和能源有关的排放,经合组织曾呼吁终止对生物燃料行业的所有补贴。

地热能也不可能成为新能源革命的引领者。地热能是从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起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最简单、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主要应用在地热发电上。在地热利用规模上,中国近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

地热能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很多新能源研究专著并没有将其列入其中,美国甚至连续多年没把地热能研究基金列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中。

虽称地热能是一种“成熟的技术”,显然,相比获得高额补贴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并没有受到美国企业界的重视。

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起步阶段一样,地热能的发展也受制于技术和资金困境:地热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从投资到收益的过程较为漫长,一般来说较难吸引到商业投资;地热能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尚不健全,亟待完善。

除外在因素外,地热能自身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地热能虽然储量相当大,但不易开发,且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地热水直接排放容易造成地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超采还会造成地面沉降。所以,地热能难以担当新能源革命引领者的重任。

就核能而言,一般的新能源概念并没有将其列入其中,只有广义的新能源概念才将核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并列。

2011 3 11 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世界核电再次陷入衰退期:包括德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宣布将有计划地关闭所有核电站;中国也宣布,在新的核电安全标准出台前,暂停新的核电项目开发。

虽然迄今为止,核电站只发生过包括切尔诺贝利在内的少数事故,但事故的代价太过高昂。目前,国内对上马新核电项目,特别是内陆核电项目一直存在很大争议,邻避效应正在核电领域蔓延。

核能之所以也能被列为新能源,主要与其不会排放污染物质和温室气体有关,但是它并不属于可再生能源,它所需的燃料也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且枯竭速度甚至比化石能源还快。核能是以放射性物质铀作为燃料,但铀的储量有限。有报道显示,以现在世界铀需求量与开采量计算,铀开采仅可持续 70 年左右。如果我们全部用核能替换化石燃料,那么铀将在 4年内耗尽。

除此之外,核电站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而且拆除费用比建造费用还高。停止运行并拆除一座大型核电站需要 2 亿~5 亿美元,而且核电站的放射性废料会伴随人类成千上万年,至今都没有令人满意的处置办法。

因此,核电也无法引领新能源革命。

目前讨论得较多的还有一种可再生能源,即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洋中。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海洋能至今没能被利用,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效益差、成本高以及一些技术难题还没有攻克。另外,大型项目可能会破坏自然水流、潮汐和生态系统,所以其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以利用较广泛的潮汐能为例,尽管世界海岸线足够长,但它仍深受地理因素制约。第一,潮汐的幅度必须大,至少需要几米;第二,海岸的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开展土建工程。

就我国的地形地质而言,沿海主要为平原型和港湾型两类: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大部分为平原海岸,海岸线平直,地形平坦,由沙或淤泥组成,潮差较小,且缺乏较优越的发电坝址;杭州湾以南,港湾海岸较多,地势险峻,岸线曲折,坡陡水深,海湾、海岸潮差较大,且有较优越的发电坝址。但浙江、福建两省沿岸均为淤泥质港湾,虽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但开发难度颇大,必须解决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基于这些因素,海洋能注定难以在能源替代革命中发挥主要作用。

总而言之,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潮汐能等都不具备引领新能源革命的资质。

分享到6.79K
编辑: 中文标签: 汉能 新能源
哭泣 南辕北辙
稀土出口关税取消:中国捍卫全球话语权 经济命脉之争:美日TPP谈判跑出“马拉松”
为了票房明星们都拼了 看五一档电影如何争抢观众 黄磊二胎女儿罕见出镜 盘点娱乐圈明星的"神秘"二胎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