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年味足 传统也留香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当春天的脚步走近的时候,中国人又迎来了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一家人团圆守岁、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拜年……在互联网时代,春节的传统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网络上的年味,正在弥漫流行。
新现象
传统移植上网 催生崭新习俗
春节期间,除了大年三十的央视春晚,央视的网络春晚也成了一道盛宴,吸引了众多眼球。2015年的网络春晚以“万福送万家、共享中国年”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线上线下的互动,极大地调动了现场观众和网友的参与度。
已经举办了5届的网络春晚,拥有了自己的观众群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成为网络过节现象的一个集中反映,网上春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在采购年货的方面也偏向了互联网,很多年轻人足不出户就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年货,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春节期间,通过网络互派红包的风气,也是方兴未艾。各种红包大战,在朋友圈和微信群组中掀起了派发和抢夺礼金的风潮。
除了看春晚、买年货、分红包,贴春联、看花灯等春节的传统项目也被移植到了网上。从2015年1月1日起,“2015羊年春节春联网络征集活动”在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上线。活动集写春联、对春联、猜春联、赛春联为一体,并集纳历代优秀楹联赏析、专家点评以及春联的历史掌故、逸闻趣事等内容,展现中华春联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以“书写核心价值 送您平安吉祥”为主题的新春诗词歌赋征集活动也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开展。从2月11日小年夜开始,可在微信公众号“诗词歌赋迎新春”聆听到名家吟诵版本。依附网络,传承文化,抒写爱国情怀。
新趋势
网络年味正浓 唤起大众参与
网上的年味,不仅更新了过年的习俗,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网络上的春节丰富了民俗人情,传承了传统文化。
网络春晚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今年加入了“快闪”环节。比如曲阜快闪,以快闪主人公成长经历为故事主线,展现开蒙礼、成人礼等中国传统礼仪,同时,辅以古代游戏、诗歌、武术等传统文化的展现,让快闪更具参与性和观赏性。(注:快闪是“快闪影片”或“快闪行动”的简称,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它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地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为,然后迅速闪开)
“我们将努力创作有文化内涵的节目,并通过网络特色鲜明的表现形式,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诉说家国情怀。”网络春晚导演组介绍。
事实证明,此类的活动不但调动了线上线下观众的参与热情,也赋予了传统习俗新的生命。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席赞认为:“下一步,我们还可以对民俗文化提炼与创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要利用网络对非遗进行传播和创新,增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随着互联网深入生活,不仅是在网络上过春节,越来越多的节日也都兴起了网络过节的新趋势。
“网络过节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唤起了大众的参与性,同时在节日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相对自由的狂欢。因为在网络过节的背后,潜藏着人类不断地打破禁锢的梦想。”席赞说。
席赞也指出,新媒体时代国人的网络过节还具有“草根特色”。在追求个性的网络时代,草根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平民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正符合了网络传播的需要。一系列草根明星从网络火热到了现实,就是佐证。这也让我们的节日文化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真正丰富人们的生活。
春节期间社交平台上诞生了许多流行词或流行文化,但也面临着更新换代速度快的问题。网络的交流和沟通,毕竟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流。线上线下互动,虚拟现实结合,继承传统创新传播,才能让我们的节日过得更红火。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23日 07 版)


- 乌克兰冲突双方首次交换战俘 共191人
- 美国务卿警告对俄施加进一步制裁
- 美移民改革遭叫停 白宫寻求上诉期间紧急搁置令
- 美华人遭入室抢劫 华裔被吁勿贴春联低调过节
- 联合国强烈谴责索马里 一酒店遭恐怖袭击事件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30日,委内瑞拉加拉加斯,超过5000人参加色彩跑活动,俊男靓女炫彩狂欢,为儿童医院筹款。
详细>>精彩推荐
- [电影] 《少年时代》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
- [颁奖] 第57届格莱美获奖名单出炉
- [热议] 筷子兄弟方否认全美音乐奖买奖:买得起吗
- [拍卖] 玛丽莲梦露300件遗物将拍卖 预计可以售出621万
- [电影] 环球难以终结《速激》系列 辟谣称至少还有三部
- [热点] 《西游记》重播3000次 六小龄童申吉尼斯
- [蜡像] 海瑟薇新蜡像吓人 发型土气张血盆大口
- [新片] 人气日剧《MOZU》将拍电影版 西岛秀俊继续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