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ENGLISH
中国搜索

烟台八旬翁捐献毕生红色收藏 件件无价之宝(图)

烟台八旬翁捐献毕生红色收藏 件件无价之宝(图)

王景文老人向记者展示红色文化资料

烟台八旬翁捐献毕生红色收藏 件件无价之宝(图)

王景文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

烟台八旬翁捐献毕生红色收藏 件件无价之宝(图)

王景文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

胶东在线网4月18日讯(记者 侯嘉伟 实习生 梁子 通讯员 唐娅 于洁)近日,在央视四套热播的红色文化主题纪录片《胶东烽火》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追捧。不少网友在感动那段峥嵘岁月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胶东大地那段光荣革命历史的了解。胶东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红色文化更是重中之重。

而提到胶东的红色文化历史,就不得不提起这样一位“胶东王”——王景文。为了烟台市创建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能有更多更好的真实史料,现年83岁高龄的王景文老人精心挑选了自己收藏的数百件胶东红色文化藏品,将其主动捐献给市红办,用于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展览。

一件藏品,一段历史

王老的收藏史已有60余年,收藏范围包括解放区邮品、报刊、票证和文物资料,重点是解放区,兼顾清、民、满和新中国。在此次捐献的数百件胶东红色文化藏品中,大到地图,小到纸条,都是王老几十年来奔波各地所寻找到的原始历史文物,它们活生生的记载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王老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烟台的旧货市场(现为古文化交易市场),很多藏品都是王老从这个地方“淘”来的。“现在这些东西不多见了,但每当我碰到,眼就红了。”王老谈到此次捐献的一套《支那全图》,地图上,中国当时的临时机场、港口、电台、重要矿藏地、军事战略要地等,都标得一清二楚。

在20多年前,王老每月的工资才不到200块,而这一套地图王老就花费了10块钱。“我叫的价格是最高的!”王老说,“可能让别人买走了就当成了一副普通的地图,但是我一直搞胶东历史文化,我识货,这套地图对日本来说是进攻中国的一个重要标识,是证明日本狼子野心的历史罪证!”

一生到老,一生求知

1931年,王老出生在山东黄县(今龙口)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父母都是文盲,一生在饥饿线上挣扎。王老从小喜欢读书,求知欲强,用他自己的话称是“书呆子”。但当时条件有限,王老买不起书。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王老便到处借阅书报。听说谁家有书,不管古今文白,他都厚着脸皮去借阅。路边集市上发现用作包装的旧报纸,只要看见有字的,王老就捡回家来读,如获至宝。

王老八岁入私塾,从《三字经》读起,半耕半读,忙时干农活,得闲才能上学。由于求知若渴,慢慢的王老成为同学中、邻里间读书最多的人,村里人有不懂的就来问他,称其为“小圣人”、“百事通”。十三岁那年,私塾改为学校,增加了算术、常识、史地等课程。十五岁,王老小学尚未毕业,就因“革命需要”,被上级单个选拔培训,到外村去教小学,成了一个边学边教的“八路教员”。

担任过儿童团团长、学生救国会会长,后又参加过教师救国会,王老一直接受着共产党的教育。生在胶东、长在胶东,爱书、苦读使王老很早就参加了胶东解放区的文教工作,而后也一生做文教工作,曾任教师、校长、教育局长、党史委主任等职。直到现在,王老仍然很重视教育,他说:“我这一生不喜欢权、利,唯独重视教育跟知识,说要学习,我就特别支持。”

退而不休,疯狂的收藏

1991年离休之后,王老较之前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收藏环境也大大改善,可以说此后的20多年是王老收藏的黄金时代。每天早晨,王老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骑自行车先去古文化市场转一圈。

然而年代过久,文物大量损毁。战争年代的实物,现在已是凤毛麟角,存世不多了。但王老下定决心,见了就买。久而久之,王老在古文化市场是出了名的人物,哪里来了什么东西,都有人主动领着王老去看。许多古董贩子知道他为搞研究,肯出善价,所以一旦发现就与他联系,这让王老得到了不少极有历史价值的珍罕之物,有几件还是未见经传的孤品。

每得到一件藏品,王老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它的来龙去脉查证清楚,查阅资料,考证研究,作出记录,以备撰文发表,或为后人使用参考。用王老的话说“每挖掘出一个历史,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据不完全的统计,王老已先后发表此类学术文章千余篇,辑录成书六本。废寝忘食的研究,渐渐的让王老的身体吃不消了。直接导致王老的白内障发展的很快,后来甚至到了看不见红绿灯的地步,手术住院期间,王老还在病床上修改书稿。

对于王老来说,离休不是他工作的结束,恰恰是他工作的开始。“离休前是业余收藏,离休后是专业的了!”王老笑着说道。现在王老住在烟台市老年福利中心,83岁的他仍坚持每天早晨上网,收发邮件,向咨询他问题的人们答疑解惑。福利院的护理员们经常问他,“王爷爷,您什么时候退休啊?”可对于这个问题,王老一直没有作答。

与老伴相濡以沫60年

在中国的集邮界,人们提起王景文的同时,总会想到另一个名字,她就是王老的老伴戚力群。作为中国集邮界有名的三大“集邮对儿”之一,王老与戚老携手相伴,至今已走过了60个的年头。

王老说,自己感觉一辈子都很幸福。第一个幸福是共产党培养他成一名革命干部,而第二个幸福便是与老伴志同道合,相濡以沫。

王老与戚老的相识要追溯到70多年前,“当时儿童团开干部会,我俩是邻村的。参加工作后又在一个学校、一个单位。后来1954年国庆,我俩结婚了。”回忆起与老伴的相识相知相爱,王老笑着说道,“可以说我们俩一生的经历几乎相同,结婚这60年来一路走来,她一直在支持我!”

谈到老伴对自己收藏的支持,王老跟我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十几年前,一个古董贩子得到了一个解放区的信封,因为都知道王老痴迷于此,以至于这个古董贩子亲自找到了王老的家中,问王老收不收。“我一看确实好,这个东西难得。”王老说,“一开始他要5万,后来4万,太贵了。”王老随后提出可否复印这张信封,但遭到了古董贩子的反对。

4万块钱对于当时的王老跟戚老来说,需要俩人一分一毫的攒好几年,当时双方都有老人,每月还要余出一部分钱给老人养老,戚老形容当时“就连块手表都舍不得买”。可对于这张“天价”的解放区信封,戚老毫不犹豫,拍板了!“老伴问我不后悔么,我说没这么多钱。老伴又问我觉得值不值,值的话就狠狠心。”得到了戚老的支持,当时家住4楼的王老,赶快跑下去又招呼古董贩子回来,最终让这么珍贵的解放区信封得以保存流传。

王老表示,自己的很多收藏,都是由老伴儿拍板,其中不乏有十几万的高价藏品。王老说:“我们的关系非常好,至于钱是小事,她从来没计较过。”而对于王老的痴迷,戚老只是笑着说:“他啊,不挑吃,不挑穿,唯一就这个爱好,也就随他了。”

老伴的理解与支持,给了王老最大的动力。王老的著书中有一本《胶东解放区票证汇选》,这本书的出版,就是戚老的主意,并且里面的内容都是由戚老亲自整理的。“收藏是我俩一起,只不过我在前台,她在幕后。我所有的收藏,都不是一人的结果,而是我俩共同收藏的结果,有她在,我才能收藏的这么放心。”王老说。

为藏品找到更好归宿

如今,王老已进入耄耋之年,用他的话说,自己现在是一个“耄耋忙人”。每天都要答复电话、网络,还有亲自上门讨教的人们,这对王老的身体精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王老表示,从自己离休的那一天,就开始搞这个爱好。每天工作都没点,现在这些“活化石”越来越少,自己必须要挖掘她们、收藏她们、研究她们,让她们能够流传后世。但自己毕竟年龄大了,已经力不从心了,不仅不能继续“疯狂”收购,而且到了应该考虑它们归宿的时候了。

关于王老的这些收藏,有知名的收藏家联系过他,也有很多拍卖公司联系他,都提出要高价收购她们,但王老想着,“难道这一生的心血,最后都要为了钱卖了么?”

适逢我市正建设筹备“弘扬胶东红色文化,打造胶东文化龙头城市”,开展了“征集胶东红色文化”史料活动。王老很高兴,认为为创建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贡献力量,是他应尽的责任,也是这类藏品的最佳归宿。戚老为了王老的健康着想,更是第一个同意捐献。

于是,王老与戚老一起,按照“红办”确定的征集标准、范围,选取了一批包括“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在胶东地区的影响、抗战前夕日本侵华的阴谋物证、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各种报刊、书籍、课本、文件,胶东党政军领导及文化名人的亲笔书信、胶东解放区邮票和实寄信封,以及参军、支前、拥军、优属、减租减息、土改、复查、生产自救、征收公粮……各种传单、票证,全部是当年形成的原始历史文物,无一伪品和复制件。它们中的每一张纸,都如实地记录了胶东革命历史的足迹。

王老说,这些资料图片,找到了最佳归宿,他的心里也找到了安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回报了社会,希望能在创建红色文化龙头城市中,让她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4年1月10日,老人满含热泪怀抱着要捐献的资料交给了工作人员,面对数十年收藏考证的心血,王老的心情很不平静,它们似乎每张纸片都与王老的心相连。工作人员们抱着资料,不敢回头,因为身后的王老,就像是跟抱走自己的孩子一样。场面令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为之动容,敬佩王老与戚老捐献的决心与勇气。

烟台芝罘区委党史研究办副主任侯迎春向记者介绍,在这次征集活动中,目前所征集到的所有文物史料,还没有王老一人捐献的多。王老捐献的资料,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目前,市红办正在加班加点的整理老人的捐献资料,并将在不久的将来,为王老举行个人捐献仪式与个人收藏展览。

 
“渴望之狮”多国联合军演举行 美军秀军事力量 欧洲国家不愿与俄罗斯闹僵
经济指标预测中国队20年无缘世界杯 “数据科学家”正在成为最热门职业
袁姗姗戴娇倩同登《男人装》 变性感绝代双骄 德普女友希尔德妩媚出镜 妆容冷艳秀长腿
男人魅惑彩妆摄影 全智贤范冰冰奥莉小七 儿童节明星与嫩娃比萌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