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ENGLISH
中国搜索
首页  >  时政

李克强的底气和信心

13日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中外记者的提问集中在中国的经济问题,这给了李克强系统阐述其经济政策新理念的机会。

本届政府上任伊始,正值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逆转之时,就国内环境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了不可持续性,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增速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就国际环境来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已趋平缓,但这场危机改变了国际经济版图,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出于利益自保的需求,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对中国形成了不利局面。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这种不利局面,给新一届政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就像李克强说的,最大的挑战,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

面对困难,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按照以往的惯例,政府最拿手的便是出台刺激政策,用投资扩张的手段来弥补内需不足的短板,保证GDP的增长幅度,但这种手段的副作用很明显,伴随投资扩张出现的总是货币超发,导致物价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进一步对内需形成遏制。同时,为了在短期内起到拉升GDP的效果,很多粗放的投资项目对环境的破坏很严重,因此,这条路已经越走越窄。在这个关键时刻,新政府没有继续使用这种手段,而是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确了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就是增长和就业不能越出下限,通胀不能突破上限,着力于促改革、调结构,让市场发力。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在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这种调控思路的核心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国务院从去年开始,将简政放权作为“先手棋”,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权,以此来给企业松绑,向市场释放活力。在昨天的记者会上,李克强以翔实的数据显示了这项改革所带来的市场红利:去年新注册企业增加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这是10多年来最高的,简政放权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中国多年形成的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已经使政府养成了思维定式,政府总是以为自己的本事最大,习惯于伸出“乱摸市场的手”,并且产生了权力寻租通道。简政放权就是要攻克这种阻碍经济发展的固有利益堡垒,正因如此,改革显得并不轻松,并且仍然存在避重就轻、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对此,李克强表示,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这番话也使我们理解到,这种宏观调控理念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如果再像以往那样出现“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情况,简政放权就会推不下去。

在昨天的记者会上,有几位外国记者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的情况表现出了担忧,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表明经济运行确实还存在不少困难。但是,如果全国两会结束后,简政放权能进一步展开,从而向市场释放更多活力,在市场主体挣脱了长期形成的管制束缚,真正确立了“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以后,民众的自我创新精神逐渐焕发出来,必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创造源源不断的活力。就像李克强说的,“我们在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作者周俊生系财经评论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信莲 编辑:欧叶)

 

 

“渴望之狮”多国联合军演举行 美军秀军事力量 欧洲国家不愿与俄罗斯闹僵
经济指标预测中国队20年无缘世界杯 “数据科学家”正在成为最热门职业
袁姗姗戴娇倩同登《男人装》 变性感绝代双骄 德普女友希尔德妩媚出镜 妆容冷艳秀长腿
男人魅惑彩妆摄影 全智贤范冰冰奥莉小七 儿童节明星与嫩娃比萌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