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753f9fa310030f813cf40e
中国日报网 > 轮播图 >
中国日报网 > 轮播图 >

航天+旅游 业界携手打造太空经济新业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2年1月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表示:未来5年,中国航天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服务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提升航天产业规模效益”。2022-07-15 03:52

艺术点亮乡村的真实画卷

近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美美乡村》,通过生动讲述“艺术点亮乡村”的中国故事,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景美、人美、生活更美的江南画卷。2022-07-14 10:07

到乡村民宿“上岗”

近日,10多名乡村导游主播走进浙江省淳安县瑶山乡,到云上天平、雾凇居和英子民宿等乡村精品民宿上岗。随着生态资源和景点旅游配套设施的有序开发,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天坪牵牛岗体验高山生态旅游。2022-07-13 09:46

丽江开启个性化“智慧游”

从云南丽江市城区沿西南方向行驶13公里,便来到文笔山旅游景区。老君山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文华介绍,老君山动植物资源丰富,丹霞地貌、密林繁花、冰峰奇峡不乏一见,景色可谓“深幽奇绝”。景区管理局为美术爱好者推出个性化的写生项目,方便爱好者更加专注于采风取景。2022-07-12 10:16

浙江嘉善因地制宜建美丽乡村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门前绿树成荫;姚庄镇红墙黑瓦的联排复式公寓引人注目,文化礼堂里“桃源书场”传来声声评弹曲调;环境美了,收入增了,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江水林的幸福生活是嘉善县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2022-07-11 10:07

推进古镇风貌提升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古镇风貌提升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7月5日,游客在河桥古镇老街上的小镇客厅里休息。推进古镇风貌提升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7月5日,一名村民从河桥古镇的木桥上走过(无人机照片)。2022-07-07 09:1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向社会开放

(记者郑海鸥)记者从国家档案局获悉:6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将正式向社会开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与故宫西华门内老馆相比,查档机位成倍增加,查档环境更为舒适。2022-07-06 10:10

黄河天堑将变通途

炎炎仲夏,施工正酣。在位于山西运城市临猗县的黄河大桥工地上,中国铁建大桥局的施工人员正加紧施工。2022-07-05 08:06

白鹭翩跹红树林

时下正是白鹭繁殖的季节,在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安州大道附近沿海的红树林里,成群白鹭在此休憩觅食,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2022-06-30 07:34

让敦煌在数字空间永存

由武汉大学和敦煌研究院主办的“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正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2009年6月,黄先锋带领张帆等9人团队开始攻坚莫高窟窟内外全方位数字档案,动用机载激光扫描、地面激光扫描、摄影测量、手持式精细扫描等复刻敦煌。2022-06-30 05:13

水韵悠悠话昆山

2022-06-27 10:05

绿色旅游成时尚

在第32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全国多地举办活动或发出倡议,引导人们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近年来,作为绿色产业的代表,旅游业通过打造绿色低碳旅游目的地、推广绿色旅游休闲方式、引导游客形成绿色低碳的旅游消费观念等途径,不断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2022-06-22 04:02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丨香港故宫文博馆:从奠基到开馆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西九文化区,一座类似古代器皿方鼎的巨型建筑面朝大海昂然矗立,金色外观在阳光下分外抢眼。2022年5月10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右)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师严迅奇(左)在挥手致意。2022-06-21 19:37

夏至的“至”,是什么“至”?

夏至的“至”,强调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极致。这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为一年中最长,太阳高度角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  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层含义是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球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大。2022-06-21 09:02

香港故宫文博馆将于7月2日向公众开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7月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将于7月在香港故宫文博馆开幕展中亮相,其中一级文物166件,属“国宝”级别,占借展品总数18%。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将于7月在香港故宫文博馆开幕展中亮相,其中一级文物166件,属“国宝”级别,占借展品总数18%。2022-06-14 09:35

重回宁静与美: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得到有效保护

5月以来,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规模迁徙拉开帷幕,待产的雌性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动物通道,继续向藏羚羊“产房”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张发起介绍,可可西里地区的植物是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2022-06-14 09:33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炎炎夏日 感受“非遗”里的清凉

凉茶、扇子、香云纱……芒种已过,仲夏来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感受“非遗”里的夏日,为你带来无限清凉。它们蕴含中华民族卓越智慧和文化内涵,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创造力。2022-06-13 09:31

【海报】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6月11日是我国第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体保护状况良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我国一直在不断推进的工作。2022-06-11 19:53

艺创激活千年古镇

2022-06-10 09:3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办6200多项活动

(记者郑海鸥)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组织全国各地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据了解,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2022-06-09 04:56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