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aeeb25a310e7f8b1575f4f
中国日报网 > 头条 >
中国日报网 > 头条 >

闽宁镇:风云脱贫路,山海定乾坤

截至2020年,闽宁镇基本形成以酿酒葡萄、设施园艺、肉牛养殖为主的产业格局,特色农产品消费扶贫额达6.8亿元。近年来,闽宁镇获得银川市支持的科技资金约690万元,涉及蛋鸡饲料生产、葡萄新品种栽培、肉牛养殖等6个项目,其中3个为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2021-02-22 08:26

以推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方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稳脱贫、防返贫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进一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有力抓手。2021-02-22 08:09

贫困山区变身古镇,网瘾少年当起导游

记者从西安驱车两个多小时,穿越黄土高原,在延川县文安驿镇上驿村村口下车。截至2020年9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7198户21356人,累计脱贫6614户20224人,6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7%下降到目前的0.77%。2021-02-22 08:06

乡村康养旅游成热点 让昔日贫困村变“网红村”

夜幕下,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一片欢声笑语,长桌宴迎客,乐声悠扬,流水潺潺,盛大的森林之夜音乐会吸引了数千名来自各地的游客。近年来,贺州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越来越多的游客把贺州作为旅游目的地。2021-02-22 07:54

永远30岁的脱贫之花黄文秀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老百姓们,按照当地习俗缅怀了一个离世时不过30岁的姑娘,她就是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事业上的她,加班加点是常事,“5+2”、白加黑,连家人患病住院,黄文秀都没能时时在身边照顾。2021-02-22 06:18

用好土地政策 产业更加红火

“十三五”时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在贫困地区调查圈定绿色富硒土地2366万亩,支持建设300余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动贫困地区走上富硒产业致富之路。数据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贫困地区查明各类地质遗迹2200多处,通过挖掘地质文化元素和特色资源,以地质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2021-02-20 07:36

郑洪万 的牛年“牛”事

春节假期刚过,威宁自治县岔河镇龙头山村村民郑洪万就决定再向银行申请贷款10万元,计划在新的一年把养牛规模扩大到15头。初春时节,从郑洪万家看出去,山川草木正在被春风唤醒,早春的杏花在山头摇曳生姿,一切都怡然自得。2021-02-20 07:16

找对路子“跑”出幸福生活(短评)

在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引领我国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探索。华溪村演绎的山乡巨变精彩故事,正是这一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写照。2021-02-20 05:2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岁月为证,奋斗不止

迈步新征程,扛起“开好局、起好步”的重任,尤须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激扬“中流击水”“奋楫前行”的干劲。漫漫征途,迸发“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拼搏之力,实干笃行、奋发向上,我们就能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2021-02-20 05:17

以生命诠释初心(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加入选调生队伍回到百色工作,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百坭村村民居住分散,黄文秀翻山越岭,用近两个月时间遍访全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21-02-20 05:08

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开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于18日至2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农业农村频道晚间黄金时段首播。《摆脱贫困》分为《庄严承诺》《精准施策》《使命在肩》《合力攻坚》《咬定青山》《家国情怀》《命运与共》《再启新程》八集。2021-02-19 08:04

靠林吃林群众享“斛”

2月1日,记者到锦屏采访,与同行的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龙柳仙一路畅谈。“按照‘林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联动’全产业发展思路,锦屏今年还要种植近2万亩铁皮石斛,经过1年的培育将会产生上亿元的经济效益。2021-02-19 07:20

用优美曲调唱出脱贫致富心声

伴随舞台大幕拉开,一幅清新的皖南水乡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鸭儿嫂”张满秀带着小六子养鸭,小六子也懂得感激,“六子我不孬也不傻,那一片苦心我就是块石头也开花”。2021-02-19 06:00

“买断”外公(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4))

事实上,凌一农原型——“菌草之父”、牛年春晚里给全国人民拜年的林占熺教授的故事,比电视剧里更曲折。”  林占熺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张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2021-02-19 05:51

科技作支撑 脱贫动力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为解决农民自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顽疾,全国科技系统瞄准贫困地区实施了教学培训、科普惠农等多项教育工程,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潜能。农民技术员既是拉近农民和科技间距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当地群众学习、应用新技术的好榜样,有了一个“明白人”,就会有更多的“明白人”。2021-02-19 05:48

西藏:“云端”服务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据悉,为丰富基层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近年来西藏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通过“云端”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推送模式,助力文化惠民。藏戏迷土登告诉记者:“‘云端’公共资源平台服务,贴心便利、随听随播,既传承了文化,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2021-02-16 10:58

天津:智能科技走进居家养老

2月9日,家住天津市河西区桃园街道的独居老人翁淑琴在体验智能外呼系统。2月9日,社区网格员(左)在独居老人翁淑琴家进行入户探访。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2月9日,家住天津市河西区桃园街道的独居老人翁淑琴在体验智能外呼系统。2021-02-15 11:19

【新春走基层】“爱心饺子”送给抗疫一线最可爱的人

和面、剁肉、拌馅、擀皮……在哈尔滨博能长城哈弗4S店2楼,黑龙江省贾秀芳慈善基金会的员工们正在一起动手为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包“爱心饺子”。”  不光是努力增加饺子的数量,这个“爱心团队”对制作饺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把关。2021-02-14 12:08

新春走基层丨夜守道口迎新春

已过除夕夜22点,位于长春市郊的长图线K5+409M道口,依稀有几辆汽车驶过,远处的楼房上,灯火点缀其间,天空中,偶有烟花绽放,又是一年新春到。何时关闭闸门,怎样处理故障,如何报告情况,详细的操作规程必须铭记在心……  2月11日,道口员胡德林(右)在值班房值守,杨鹏(中)、王波在门口贴春联。2021-02-13 10:33

走近“保护优先区”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科研人员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生态影响评估,对保护优先区进行进一步细化,确定了“优先区中的优先区”。未来几年,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精准管理,拉紧“生态保护红线”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2021-02-10 14:54

中国减贫独特经验:“回头看”破解精准识别难题

截止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2021-02-10 11:36

《江山如此多娇》:扶贫干部的别样青春

2020年以来,电视文艺创作者怀着描摹时代发展的使命担当,纷纷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主题展开创作。这种新时代新农村主题的年轻化表达手法也收获了不少青年观众的喜爱与追捧,引发更多年轻人的情感共鸣。2021-02-10 10:33

有了健康扶贫政策 少了因病致贫风险

在脱贫攻坚期间,已对3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至少1次免费健康体检 有了免费体检、家庭医生,还有健康扶贫政策,“我现在再也不用为生病而犯愁了。”  据了解,自2015年起叙永县在全县实施了全民免费体检,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免费体检150.16万人次,其中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率100%。2021-02-10 09:59

坚守的力量 身边的感动(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我们见证了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书写了壮丽的史诗。春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分赴宁夏、四川、广西、湖北、河北、黑龙江等地,走近那些不辞辛劳、服务大家的普通人,体味平凡中的不凡,感悟坚守的力量,收获身边的感动……2021-02-10 08:42

十八洞村:饮水思源,自立自强

2月1日,艳阳高照,记者来到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  趁着好天气,67岁的村民石顺莲把“行头”搬到院子里,一幅苗绣《丰收》就要绣完,黄桃、猕猴桃、玉米等跃然布上。2021-02-10 08:34

“老打工人”赵文科的脱贫致富路

个子不高,脸庞黝黑,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的赵文科自称是个“老打工人”。父母身患残疾,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和两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赵文科身上。2021-02-09 20:01

“山海携手”绘就脱贫画卷

最近,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让无数网友在笑中带泪、意犹未尽中追完全集。从黄沙弥漫走向绿色金滩,从穷乡僻壤走向美好家园,《山海情》中的故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篇,跨越20多个年头,经历一辈辈人接力。2021-02-09 09:44

感受劳动者的美丽(民生观)

当传递爱心与关心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将会变得更加温暖,每个人将能得到更多善待  最近,西安摄影师田斌走红网络。大伙儿都说,劳动者的状态拍得真实动人,田斌的行为让人倍感温暖。2021-02-09 08:34

摸清需求,帮扶做细做优(送温暖 过新年(下))

春节将至,各地走访生活困难群众,根据大家的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帮扶。当地扶贫干部为陈雨龙家用足了政策:每年医保可报销10万余元,医疗救助也落实了3.6万余元,父亲被纳入低保,每月有390元保障基本生活。2021-02-09 08:33

在线教育 公益随行

2021年元旦前,甘肃省西和县麦川小学四年级学生小何收到一架梦寐以求的无人机,这是K12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圆梦微心愿”活动寄来的新年礼物。解决小困难、满足小需求、实现小梦想,是作业帮“圆梦微心愿”的初衷,在学习帮扶之外,守护每一个微小的愿望。2021-02-09 08:33

|<< 上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