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探索与创新实践:以专业化实验动物服务为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注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8 11:4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8 11: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的 SPF 级屏障环境实验室内,恒温 24℃、湿度 55% 的空气经高效过滤器循环流动,饲养员身着无菌防护服轻缓添加灭菌饲料 —— 这是北京亦庄城市服务集团园区服务分公司(下称 “园区服务分公司”)将物业服务向科研领域深度延伸的生动场景。作为生物医药类服务项目,通过构建专业化实验动物饲养服务体系,实现从传统物业向科研支撑服务的跨越,为园区企业科研突破注入 “硬核” 动力。

2024年,针对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实验动物饲养的人力与专业缺口,园区服务分公司组建持证专业团队,全员通过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考核、持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严格遵循 GB14925-2023《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国家标准,提供小白鼠接收、健康监测、实验支持、废弃物处理全流程服务,这一实践填补园区科研配套空白,标志传统物业向 “科研伙伴型服务” 质变,成为企业科研链条关键环节。

实验动物质量直接关系科研数据可靠性,园区服务分公司以系统化流程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在接收与检疫环节,执行 “三重核对”(来源资质、质量合格证、运输检疫证明),动物经 3-7 天隔离检疫,兽医每日监测指标,排除传染病风险后方入饲养区;在环境控制上,打造三级管理模式(普通 / 屏障 / 隔离环境),SPF 级动物所在屏障环境严控静压差 15Pa、换气 15-20 次 / 小时,温湿度实时监控报警,笼具、饲料经 121℃高压灭菌;日常管理落实 “三定” 标准(定时饲喂、定量供水、定期换笼),换笼全程在生物安全柜操作,建立 “日观察、周记录、月归档” 制度,记录 12 项健康指标形成电子档案;生物安全方面,用双锁专用盒转运动物,协助实验护理,按 SOP 执行安乐死,废弃物分类灭菌处理,还制定 “10 分钟响应、30 分钟定位、2 小时处置” 的逃逸应急方案。

园区服务分公司以深度协同适配科研需求,与企业建立月度沟通会,按需调整方案 —— 如长期毒性实验每日监测体重,繁殖期优化笼具布局,推动服务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赋能;同时融入数字化技术,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参数并上传云端,科研人员可在手机端查看,还开发 “实验动物健康预警系统”,基于历史数据推送异常提醒,保障实验连续性。

此次实践成效显著,为企业节省 40% 人力成本,实验动物存活率达 98.5%,填补园区科研配套缺口,吸引高端研发企业入驻,开创 “物业服务 + 科研支撑” 新模式,为工业物业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本。

未来,物业单位将拓展 SPF 级大鼠饲养、基因编辑动物托管服务,探索 AI 视觉识别在动物行为监测中的应用,凭借持续多元的探索与创新实践,深度护航企业科研创新落地,以硬核服务为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