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县宗店乡:小艾草“长”成大产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8 11:0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8 11: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河南开封杞县宗店乡宋庄村,虽已是草木凋零的时节,但空气中仍弥漫着一股独特的清香。田野里,成片的艾草刚刚完成新一轮的收割,根茎处正萌发出来年的绿意。这片看似普通的植物,正是宋庄村村民实现致富梦想的“黄金草”。

近年来,宋庄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拥抱科技赋能,紧紧围绕艾草这一特色产业做文章,成功走出一条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让小小的艾草释放出驱动乡村振兴的巨大能量。

在村里的艾草种植基地,种植大户宋传奎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艾草经”。“我是从2017年开始种植艾草的,现在规模已经发展到680多亩。”宋传奎抓起一把晾晒中的艾草,语气中充满自豪,“我们坚持‘工匠精神’,所有艾草原料都要存放三年后再进行加工,这样制作出的艾制品药效更足,品质更佳。”

据宋传奎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的产品已从最初的艾条、艾柱,扩展到艾草养生枕、艾草贴、艾绒被、艾草精油等二十多个品种。这些产品凭借过硬的质量,不仅销往广州、河北、陕西、云南、内蒙等全国多地,更赢得了医院、养生馆、艾灸馆、足疗店等专业客户的长期信赖。

宋庄村的艾草产业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得益于其对全产业链的精准布局。艾草作为一种医药价值极高的农作物,附加值巨大。它属于根生植物,一年可收获三季,每亩地能产干艾草2至3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从田间地头的标准化种植,到现代化的仓储与精深加工,再到多渠道的市场营销,宋庄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确保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品质控制。

更令人振奋的是,宋庄村的艾草产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结出了文化的硕果。2025年4月,“杞县宋氏艾草枕制作技艺”被杞县人民政府授予“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更是为宋庄村的艾草产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极大地提升了品牌附加值,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如今,在宋庄村,曾经的普通农田变成了“聚宝盆”,村民通过种植艾草、进入加工厂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梦想。一棵棵艾草,正串联起村民的致富链,托起乡村振兴的产业梦。

展望未来,宋传奎代表村民们坚定地表示:“我们将再接再厉,始终严把质量关,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艾草产品,让我们杞县的艾草香飘得更远。”(图片/李楠 徐照恒)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