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质锤敲开岩层,罗盘测出的不仅是产状数据,更是铁路建设者扎根大地的底气。”近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实习课程的师生队伍奔赴苍岩山地质实践基地,在太行山脉的天然课堂中开展现场教学,将课本上的地质理论转化为铁路工程实践的过硬本领。
作为铁路类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该校地质实习教学构建了“理论筑基—标本实操—野外实战”的三阶培养体系,让学生在“观、测、析、用”的完整链条中锤炼专业技能。课堂理论教学阶段,教师结合铁路建设实例,系统讲解地层构造、岩土特性与地质灾害防治等核心知识,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演示,将抽象的地质作用过程可视化,为实践环节筑牢理论根基。
标本观测实验室里,学生们手持放大镜仔细辨识花岗岩、砂岩、页岩等典型岩石标本,在教师指导下记录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关键特征。“每一块岩石都是大地的密码,读懂它才能在铁路选线、边坡防护等工程中做出科学决策。”带队教师介绍,实验室配备了涵盖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的百余件标本,还引入铁路工程中常见的岩土样本,让学生直观感受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的密切关联。通过标本描述、薄片观察、数据记录等实操训练,学生们逐步掌握地质勘察的基础方法,为野外实践积累“第一手经验”。
苍岩山地质现场教学环节,师生们沿着预设路线开展实地勘测。在典型地质剖面处,教师现场演示岩层产状测量、断层识别、标本采集等实操技能,结合铁路建设中的地质难题进行案例教学:“这段褶皱构造区域若要修建铁路,需重点关注边坡稳定性,这与我们在实验室观察的页岩遇水软化特性直接相关。”学生们分组携带地质锤、罗盘、测绳等工具,穿梭在山野间进行剖面测量、地层划分和数据记录,在真实场景中验证理论知识。面对复杂的地质现象,师生共同探讨铁路选线、地基处理等工程问题,将地质勘察与铁路工程实践深度融合。
“以前觉得地质知识抽象难懂,现在亲手测出岩层倾角,才明白为什么铁路隧道建设要精准掌握地质构造。”参与实习的学生感慨道。野外教学中,教师还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讲述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扎根野外、服务国家建设的故事,结合平顶山地区的地质演化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工程理念,厚植“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担当。
“地质工作是铁路建设的先行官,我们要让学生在大地课堂中练就真本领,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铁路建设者。”该课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理论-实践-应用”闭环培养模式,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图片由骆宪龙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