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深处的实训课: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用雷达探测赋能地铁建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16:2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16: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注意雷达波形的异常反馈,这可能是地下管线偏移的信号!”近日,石家庄地铁5号线宫北路—红旗南大街区间,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正带领10余名学生,操作专业雷达探测设备对隧道结构及地下管线进行精准检测。学生们身着反光工装,手持探测仪沿轨道缓慢推进,屏幕上实时呈现的地下介质图像,成为他们课堂外最生动的“教材”。这场将课堂搬到地铁建设一线的实践,正是该校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生动缩影。

在探测现场,现场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组成双师指导团队,全程跟进教学。“以往课堂上的雷达探测原理,如今变成了判断管线位置的实操技能。”2023级学生感慨道。他手持的探测设备能精准捕捉地下5米范围内的介质信号,通过分析波形数据确定管线走向与埋深,误差控制在20毫米以内。“这些‘准技术人员’的加入,不仅缓解了我们的检测人力压力,其专业素养也超出预期。”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校企联合检测模式既保障了工程进度,又降低了技术验证成本。

这种“真题真做、产学共生”的培养模式,源于该校构建的“三共三融”产教融合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70余项岗位标准、作业指导书融入教学内容;共组双师团队,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设计,学校教师深入施工一线挂职锻炼,形成“理论导师+实践导师+行业专家”的三导师制;共搭评价体系,从技能熟练度、作业标准化、岗位适应性等维度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实现“学习成效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近年来,该校已累计为石家庄地铁输送技术技能人才800余人,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长为线路维护、设备检测等岗位的技术骨干。

地铁地质的雷达探测仍在继续,学生们的实训日志上,不仅记录着一组组精准的数据,更标注着职业成长的轨迹。从校园实训场到地铁建设一线,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用真实项目搭建起育人桥梁,让产教融合的种子在工程实践中生根结果,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培养更多“懂技术、能实操、善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为职业教育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图片由张红涛、靳绍虎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