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淇县朝歌街道在上级部门领导下,聚焦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需求,以“雪亮工程”为基础,推动AI技术与视频监控深度融合,实现摄像头从“看得见”到“看得懂”的跨越,构建起“全域感知、智能预警、快速处置”的综合管理闭环体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街道秉持“科技强基、技防先行”理念,夯实智能防控硬件支撑。目前辖区已部署高清视频摄像头388个、人脸识别探头50个,同步整合社会面监控资源,形成全域覆盖、重点突出的视频监控网络。通过AI技术升级,传统摄像头被赋予“智能大脑”,实现从“被动录像”到“主动感知”的转变,达成“鼠标巡逻、探头站岗”的治理效果。
街道以场景化应用为突破口,依托AI算法模型为摄像头赋能,精准破解治理痛点。场所智能布控:在网吧等重点区域部署AI识别系统,自动识别未成年人,通过语音警示、“隔空喊话”干预,筑牢青少年健康防护墙。人员动态追踪:为信访人员等重点群体建立“人像信息库+AI比对预警”机制,实时推送预警信息,支持轨迹追踪,助力风险超前干预。警情一键联动:重点区域布设一键报警设备,与AI监控联动,突发事件实现“报警—响应—处置”秒级联动,以“小按键”守护“大安全”。电梯智慧阻车:小区电梯安装AI梯控设备,识别电动车进入后启动语音引导、保持门开、推送预警三重管控,杜绝安全隐患。
街道坚持“技防+人防”协同,推动智能防控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依托“三马甲一袖箍”工作法,由村社区干部统筹志愿者、巡逻员、网格员队伍,对AI预警事件开展现场核查处置,形成“智能预警—人工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同时,AI预警数据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无缝对接,实现“接单—派单—办结”在线闭环,整合治理资源。
通过“AI+摄像头”模式,朝歌街道治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以来,未成年人违规进入重点场所事件同比下降82%,重点人员风险事件提前干预率达95%,电动车上楼隐患整改率100%,突发事件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下一步,朝歌街道将优化智慧平台功能,拓展AI摄像头在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场景的应用,丰富“智慧治理”内涵,筑牢平安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