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兴高铁:穿越云贵天堑,奏响黔西南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15:2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15: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盘州至兴义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新闻发布会消息,经过近4年的奋战攻坚,盘州至兴义高速铁路将于2025年11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贵州各市(州)行政中心所在地实现高铁通达。(人民网·贵州频道)

盘兴高铁全线贯通,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贯云贵大地,不仅圆了黔西南州298万人民的高铁梦,更成为贵州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盘兴高铁,铸就圆梦之路。盘兴高铁标志着贵州省实现了市州中心城市高铁全覆盖,成为西南地区首个达成此目标的省份。它将贵阳至兴义的旅行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2小时以内,显著提升了通行效率。盘兴高铁的贯通,意味着贵州“1—2小时高铁交通圈”正式形成。该线路通过衔接沪昆高铁,可快速联通贵阳及长三角地区;在贵阳枢纽与渝贵铁路、成贵客专、贵南高铁、贵广客专等线路相互衔接,构建起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快速通道。这不仅密切了省内城市间的联系,促进了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更显著提升了贵州在全国综合交通格局中的枢纽地位,使其成为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和滇中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为贵州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

盘兴高铁,开创创新之路。盘州至兴义高铁穿越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复杂喀斯特山区,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彰显工程技术创新与攻坚精神的典范之作。面对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桥隧比近91%,这组数字背后,是我国高铁建设技术应对世界级难题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从成功克服67处溶洞的保田隧道,到穿越富水断裂带的艰巨挑战,建设者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顽强拼搏的意志攻坚克难,将诸多“不可能”变为现实。它的通车,其意义远超出行效率的提升,它是一座展示中国工程科技实力的“移动科技馆”,是贵州从“地无三尺平”到“天堑变通途”的生动实践,也为全球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盘兴高铁,铺就希望之路。盘兴高铁的正式通车,让黔西南州298万人民期盼已久的高铁梦终于照进现实。这条贯穿云贵大地的钢铁动脉,不仅改写了区域交通格局,更以“交通+旅游”的融合模式,为这片秀美山川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高铁呼啸而过,将万峰林的雄奇壮丽、马岭河峡谷的险峻秀美串联成线。以往“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瑰宝,如今借助高铁的快速通道,跃入更多游客的视野。这不仅是一次交通方式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快旅慢游”成为新常态,游客体验得到质的提升,旅游资源价值获得充分释放。“交通+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悄然改变着黔西南的发展轨迹。一条高铁,连接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高铁串联沿线优质资源,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加速构建“快旅慢游”现代旅游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盘兴高铁的通车,不是终点,而是贵州迈向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不仅打通了地理阻隔,更开启了黔西南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展望未来,盘兴高铁必将成为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助力黔西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文/朱小康、曾晋琪)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