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车间里,一台盾构仿真设备前,骆宪龙正手把手指导学生调试智能监测系统。作为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这位有着多年党龄的教育工作者,始终以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初心,将党员的先锋本色融入教学、科研、育人的每一个环节,在职业教育的 “隧道” 中深耕不辍,为 “交通强国” 战略培育着一批又一批技术过硬、信念坚定的 “红色工匠”。
铸魂育人 让思政扎根专业课堂
“职业教育不仅要教学生‘会干活’,更要让他们‘有信仰’。” 这是骆宪龙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工程地质》《隧道工程》等核心课程中,巧妙融入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故事。讲青藏铁路关角隧道时,他细说建设者们在高寒缺氧环境下攻坚克难的坚守;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时,他解读 “一桥连三地” 背后的科技自立自强与家国情怀,让 “人民铁路为人民” 的宗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学生心中。
由他主持建设的《工程地质》课程,更是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的典范。这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通过案例教学、现场实操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掌握地质勘察、灾害预判等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新时代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成功实现了 “技术传授” 与 “价值引领” 的同频共振。
深耕专业 勇当职教改革先锋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骆宪龙始终以党员的先锋姿态冲锋在前。作为学院 “双高计划” 建设的核心骨干,他紧盯智能建造、智慧监测等行业前沿,主导参与了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资源开发等关键任务。为了让学生接轨产业实际,他牵头规划建设了 “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实训室”,配备盾构仿真、无损检测、智能监测系统等国内领先设备,为学生打造了 “沉浸式” 实操平台,让课堂教学与行业需求无缝衔接。
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是骆宪龙践行 “为国育才” 使命的另一块重要阵地。2024 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无损检测” 赛项备赛期间,他放弃休息时间,驻守实训室为学生开展 “一对一” 精细化指导。从设备调试到数据分析,从操作规范到心态调整,他全程陪伴、耐心点拨,用党员的坚韧与细致,带领学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学生团队不负众望斩获一等奖,用沉甸甸的荣誉印证了他的匠心育人之路。
创新攻坚 让科研服务民生
“党员的初心,既要扎根讲台,也要服务社会。” 骆宪龙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创新与应用结合,将研究方向聚焦隧道工程安全这一行业痛点。他主持或核心参与的 “盾构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 等项目,直面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安全难题,通过技术创新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如今,这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石家庄地铁 5 号线建设,有效提升了盾构施工过程中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防护水平,为民生工程筑牢了安全屏障。2024 年,他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EI 检索论文,用扎实的科研实力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也为教学注入了鲜活的实践案例,实现了 “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 的良性循环。
甘于奉献 诠释党员责任担当
在同事眼中,骆宪龙是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 “坚强仰拱”— 学院 “双高” 建设、省级大赛承办、实训室升级等关键工作中,他总是主动承担最繁重的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在学生和群众心中,他是服务奉献的 “忠诚道钉”,积极参与技术下乡、工程科普等支部特色活动,深入社区、乡村普及地下工程安全知识,用专业技能服务师生、奉献社会。
从讲台到实训室,从科研攻关到社会服务,骆宪龙如同隧道中坚实的锚杆,支撑着学生的成长之路;又如延伸向远方的轨道,承载着学子技能报国的梦想。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以坚定的信念为舵,以精湛的技艺为帆,以奉献的精神为基,在地下与隧道工程职业教育的赛道上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使命,为培养担当交通强国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重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先锋力量。(图片由骆宪龙提供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