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野县持续推动志愿服务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以网格为单元整合志愿力量,以服务为纽带激活治理效能,构建起“网格发现需求、志愿者响应服务、群众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新格局,让基层治理既有精准施策的力度,更有民生关怀的温度。
精准对接供需,让服务与需求“双向奔赴”。网格员扎根一线、常态走访,对辖区老年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等群体情况了然于胸,通过日常巡查、微信群征集、邻里反馈等多元渠道,动态梳理形成“需求清单”;志愿者队伍则依据专业特长、服务时间灵活匹配,制定“服务清单”,搭建起“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志愿者接单”的良性循环体系。秋收农忙时节,汉城街道、沙堰镇、上港乡等乡镇(街道)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留守老人、残疾人家庭因缺乏劳动力,花生采收陷入困境。网格站迅速响应,精准组建“秋收助农”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抢收、运输、晾晒花生,全力保障颗粒归仓。“要不是这些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我这几亩花生真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受助老人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可与感激。
健全长效机制,让“志愿红”成为网格治理底色。新野县着力推动志愿服务从“阶段性活动”转向“常态化机制”、从“零散开展”转向“规范推进”,让暖心服务持续在线。沙堰镇将每周三定为“清洁日”,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公益岗人员协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清扫街道垃圾、规整乱堆乱放物品,同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常态化的志愿行动,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居民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让“人人参与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凝聚共治合力,从“旁观者”变身“同行者”。“网格+志愿者”模式打破了基层治理的“独角戏”,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内生动力,推动治理主体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协同”转变。汉城街道南关社区便是生动实践:社区以“网格+志愿者”为纽带,组织力量集中深入各街巷开展地毯式排查清理。整治现场,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原本对社区事务“袖手旁观”的居民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小组党员化身“环保督导员”,带领大家清理河道沿岸白色垃圾,还补种3000余株蔷薇打造两处休闲绿化工程。据统计,本次行动累计清理垃圾30余车、拆除违规搭建10余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出门散步心情舒畅多了!”居民陈阿姨望着新修建的休闲步道,真切感慨这份共治成果。
一次次贴心帮扶、一场场暖心活动、一件件民生实事,正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新野县通过“网格+志愿者”模式,既延伸了服务触角,又织密了党群连心、邻里互助的“暖心网”。下一步,新野县将持续深化这一融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更精准对接需求、更持久发挥效能、更广泛凝聚力量,让社区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