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至23日,第七届系统可靠性与安全工程国际会议(2025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Reliabi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 ,SRSE 2025)在吉林长春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IEEE 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协办。
本届会议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位专家学者,大会围绕系统可靠性与安全工程的前沿研究、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领域发展趋势。
11月21日大会正式开幕,本次开幕式由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驰知副研究员主持,会议由大会主席、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董润桢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韩诚山研究员致欢迎辞。
董润桢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复杂工程系统的不断发展,安全与可靠性已成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挑战,而数据驱动与智能技术的进步为可靠性工程带来了新机遇。他表示,SRSE的召开不仅为该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也为推动前沿理论突破和工程实践创新提供了宝贵契机。
新加坡国立大学董润桢教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韩诚山研究员致欢迎辞,他向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强调系统可靠性与安全工程在国家重大装备与高端制造中的关键作用,期望通过此次会议促进跨机构、跨领域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韩诚山研究员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主旨报告环节,电子科技大学黄洪钟教授、浙江大学赵春晖教授、青岛大学崔利荣教授和华东交通大学陈华鹏教授分别做了精彩报告。
黄洪钟教授以《Scientific Problems and Engineering Challenges i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为主题,梳理了复杂系统可靠性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故障预测方法及未来的工程挑战。
赵春晖教授的报告《S2S: LLM-powered Time Series Understanding for A Novel Explainable Fault Diagnosis Framework》提出了用“信号到语义”的新范式解决大模型在处理时间序列时的语义鸿沟,实现可解释的故障诊断。
崔利荣教授在《Shock Damage Evolution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ir Analyses》中介绍了冲击损伤的演变过程与评估方法,探讨了冲击损伤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陈华鹏教授则基于《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Jiujiang Bridge》分享了团队在桥梁健康监测与可靠性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强调了改进疲劳模型和桥梁结构的寿命预测。
同时,还有来自中南大学的黄天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冯珂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田大鹏研究员,浙江大学的胡伟飞副教授和陈飘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的夏侯唐凡副教授、胡家文副教授和曹迪副教授,中山大学的彭卫文副教授以及宁波诺丁汉大学的陈浠楠助理教授受邀进行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为期4天,除了4场高水平的主旨报告和10场特邀报告外, 还设有3场最佳学生论文竞赛、1场海报展示、3场线下口头分会、2场线上口头分会,11场特别分会。会议主题覆盖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一致性评估与优化、多态系统可靠性与维修防御策略研究、基于数字模型的光电器件失效机理分析与可靠性评价、基于模型的电子器件与系统可靠性:前沿方法与应用、智能体与系统可靠性、随机退化过程与统计建模等众多方向,为与会嘉宾们提供了一个高水准的讨论交流平台,创造了充分的合作机会,极大推动了跨学科融合与国际协作。
自创办以来,SRSE 已成功举办七届,会议规模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推动系统可靠性与安全工程领域的理论创新、技术进步与工程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智能制造、复杂装备运行维护、数据驱动可靠性分析及安全保障技术的持续发展,SRSE将继续为全球科研人员、工程专家与产业伙伴提供更广阔的合作机会与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系统可靠性与安全工程的研究突破与应用落地。(图片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