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3日,由北京工业大学和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联合主办、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承办的“2025年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成功举行。大会汇聚13个国家、106所高校及行业机构的近280名专家学者,共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英语教学新范式,为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魏旭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安延,校党委副书记张辉,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中国国际学院院长、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教务长Paul Fanning教授,爱尔兰教育推广署中国区负责杨杰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教务处负责人主持。
魏旭斌对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指出,要紧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坚定不移推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教育对外开放,一是坚定不移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依托首都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坚持开放办学,开展高层级国际学术会议、推动高水平联合科研、联合培养等,不断扩大首都教育国际朋友圈,增强首都教育国际影响力。二是坚定不移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有序推进在地国际化教育,鼓励在京高校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共建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不断强化集聚和引领效应,打造更多中国特色国际教育品牌。三是坚定不移完善涉外教育治理体系。希望大家将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作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议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在语言教学中彰显中国特色,落实课程思政,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将其作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安延代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向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语言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抓手”,更是实现“双向互鉴”的“基础工程”。它不仅承载着知识传递的功能,更肩负着跨文化沟通、价值共识凝聚的时代责任。面向未来,要聚焦三个核心方向:一是以“提质增效”为根本,紧扣人才培养核心素养,优化课程体系与跨文化能力培养链路,让语言教学真正服务于办学质量升级。二是以“数字赋能”为支撑,依托中外教育数字资源平台,推动AI与语言教学深度融合,打破时空限制,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师生。三是以“双向互鉴”为灵魂,既要吸收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更要融入中国元素与学科特色,构建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底色的语言教学新范式。
张辉代表北京工业大学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语教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基础性、先导性环节,不仅关乎学生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更是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奠基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管理者、一线英语教师要不遗余力,大胆创新,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重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底层逻辑,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新范式、新路径。
Paul Fanning表示,都柏林大学和北工大合作历史悠久,共同创办的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见证了中爱两国在教育合作领域的不断发展。今后双方将不断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人才。
杨杰对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他表示,爱尔兰开始实施新的教育质量监控标准,要求前往爱尔兰的国际留学生以及海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必须满足入读该项目的语言条件,本次大会的召开非常及时。希望办学者们以大会为契机,集思广益,更好应对英语教学这一合作办学的历史性难题。
杨杰对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他表示,爱尔兰开始实施新的教育质量监控标准,要求前往爱尔兰的国际留学生以及海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必须满足入读该项目的语言条件,本次大会的召开非常及时。希望办学者们以大会为契机,集思广益,更好应对英语教学这一合作办学的历史性难题。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英语教学实现从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向塑造学生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转变。本届大会前沿聚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凝聚全球智慧,应对时代挑战,绘制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发展新蓝图。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英语与全球语言中心负责人Anna Nunan主持,6位专家学者进行主旨分享。其中,宁波诺丁汉大学Douglas Bell教授以“‘末日降临’还是‘全新世界’:学术英语将面临怎样的未来”为题,深刻剖析技术革新时代学术英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电子科技大学邸爱英教授、格拉斯哥学院英语课程质量负责人Jennifer Macdougall以“中英合作办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基于话语与参与式空间的学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为题,分享师资建设创新经验;上海纽约大学梁建松教授以“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基于逆向设计的EAP课程内容与体验式学习创新”为主题,分享了基于逆向设计的EAP课程与体验式学习创新模式;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吴文英教授、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Alex Runchman先生以“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新范式:学术英语、合作与社群的作用”为题,分享学院英语教学经验成果。
大会举办了三场平行分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环节全流程进行热烈研讨。分论坛一聚焦中外合作办学EAP教学模式与跨文化能力培养,围绕“EAP教学中的语言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一带一路’外语教学实践”“超越语言教学的EAP育人、学术优势开启全球机遇”等内容,全方位解锁EAP育人新路径。分论坛二直面技术前沿,围绕“生成式AI在学术写作教学中的应用”“AI语音工具对听说能力的影响”“AI赋能阶梯式英语智适应学习”等内容,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英语教学新前景。分论坛三围绕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发展与合作主题,从“聚焦终身学习导向的教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师资支持体系建设”“‘四维赋能’EAP教师可持续发展”“英语与学习技能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方面提供了打造高素质可持续师资队伍的多元解决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成立于2012年,经过13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与典范。学院现设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4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超1400人。截至目前,累计培养毕业生近2500人,其中,双学位毕业生99.5%,平均就业率近94%,深造率超过77%,一半以上毕业生进入世界排名前50高校、近80%进入世界排名前100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学院荣获“202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4年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TOP20”“2025年杰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荣誉。